台大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 未來可運用全身神經修復

青光眼是視力殺手,嚴重病變會引起神經受損,甚至失明,但視覺神經修復,目前醫療仍難突破困境。

不過台大醫院及台大團隊、全球首創研發出「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已證實,移植後可成功促進角膜神經再生。

台大醫院眼科部醫師陳偉勵表示,「就像紡紗一樣它就是一條一條,有方向性的一個材質,所以神經就可以沿著這個有方向性的支架生長,另外這個支架,我們的這個材質的好處是,它還可以慢慢釋放一些
神經修復相關的物質。」

研究團隊表示,這款電紡紗生醫材質花了7年時間才研發完成,它是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

不僅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質,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

台大材料工程研究所教授林唯芳指出,「神經跟神經斷掉了,那你要把它接起來,它沒有辦法好好的長,我們就把我們這個材質,放在這個中間,那就可以讓它很好的長起來。」

台大團隊強調,這項創新研究不僅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並登上國際期刊,未來也將朝人體試驗方向努力,並應用在全身性各個系統的神經修復,希望造福更多病友。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灣神經科學聯盟成立 盼建置本土「腦庫」
台清交「光學顯微技術」 可望探腦神經運作
誰操控飢、渴慾望? 中研院破解神經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