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轉診平台5年成長5成 健保署籲先找家庭醫師減少浪費

為了避免民眾小病跑大醫院,台大醫院自2018年啟動「星月計畫」轉診平台,和北北基宜地區共計593家醫療院所、超過2000名醫師,推動院所分級照護,也就是小病由社區基層醫師照護,無法解決的急重難症才上轉到大醫院。5年來,台大醫院門診初診病人經轉診的比例成長50%。

台大醫院分級醫療管理中心主任賴逸儒指出,「我怎麼知道我是急重難症對不對?每個病人都覺得自己的病很急,不舒服都很急。但是這些有時候,就是真的需要透過基層醫師的一些判斷。」

根據健保署統計,去(2022)年全台經基層診所上轉到醫院的病人,以良性腫瘤最多,其次是呼吸系統及視網膜疾病。

而治療病況穩定後,下轉回基層診所的病人以糖尿病最多,其次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疾病,還有其他背部疾病等。

為了將大醫院資源留給急重症病人,健保署在今年7月起更實施部分負擔新制,若未經轉診到醫學中心掛急診,連同掛號費恐怕破千元。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提及,「我們有觀察到基層就醫的件數占率,其實有一點點的提升,而急診的件數則有一點點的下降。」

健保署呼籲民眾,生病先找社區家庭醫師看診,若有轉診需求,社區醫師會協助轉診及掛號,可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此外,目前很多醫院推動照護網絡,可協助急診及住院病人下轉到社區醫院住院,也有助於解決大醫院急診等床的問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7月1日起實施
台大醫:無轉診單 滿號門診禁現場加掛
落實醫療分級 大醫院被迫逐年減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