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遠距照護模式讓下肢動脈患者截肢率、死亡率下降 美國醫學會指引因此改寫

遠距醫療照護對病患能有多大助益?台大醫院醫療團隊今(4)日發表成果,指出接受遠距照護模式的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也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包括截肢、中風與死亡率都有顯著下降。美國心臟學會也因此在今年5月公布的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護指引中,增加全新的章節,將遠距照護納入標準治療,引用的正是台大醫院發表的論文。

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重要性提高,目前國內外醫院已有不少科別以遠距醫療的方式為民眾提供服務,但其中遠距醫療照護下肢傷口,目前台灣只有台大醫院,甚至日本、韓國也沒有這項照護。

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任光表示,下肢動脈血管阻塞分發於老年族群,由於病情複雜性加上常有多重共病在身,常會面臨截肢的問題,本身心腦血管疾病共同影響下更有著不小的死亡風險,5年存活率甚至比癌症還低,僅有2成。

李任光曾收治一名83歲老翁,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血管病變及左腳趾壞死,原本醫師建議截肢,但病患說什麼也不願截肢,而在加入遠距照護後,在即使且正確的照護諮詢下,血糖狀況改善、居家傷口照護也讓傷口好轉,讓他不僅感謝說道:「謝謝你們幫我留了一隻腳!」

李任光指出,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患者超過61%都合併有其他心臟血管疾病,截肢率接近2成,且相較於癌症5年存活率平均有6成,下肢動脈血管組塞患者若有其他共病,5年存活率竟只有2成!

對於這些患者而言,往返醫院是件辛苦的事,病情的複雜性與多重共並,常導致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而遠距醫療照護,針對這樣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的患者,正好可以提供完整而即時的全方位照護,以涵蓋目前居家照護的不足。根據研究顯示,截肢率可從18%降至10%、死亡率從29%降至14%,平均住院天數也減少一半。

李光任在台大醫院內科部暨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指導之下,於2021年發表論文於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上,指出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疾病患者接受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可以使心血管疾病得到較好的控制,且病患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顯著下降。

另外,下肢動脈疾病的患者常併發心臟瓣膜疾病,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楊荔丹也分析在院內接受即時同步遠距照護的患者,比起對照組有較多的共病症,卻有相似的二尖瓣與三尖瓣逆流惡化的情況(瓣膜逆流至中重度以上或嚴重度增加2個等級),顯示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對於瓣膜逆流的惡化有遲緩效果。研究成果在2023年發表論文於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美國心臟學會於今年5月公布的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護指引中,也特地為此改寫,新增了前1版所沒有的全新章節,特別建議將遠距照護列於此類病人的標準治療,當中引用的最新依據即為台大醫院前述所發表的論文。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台大14年前就已成立遠距醫療照顧中心,跟其他醫院不同的是,除了流程跟過程中提供病人很好的醫療服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可以改善健康的實證。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則形容,接受遠距醫療的患者彷彿住在「雲端病房」,彷彿台大醫生到家看診一樣,雖說目前遠距醫療仍是自費,但香端學術研究證實遠距照護確實有效改善病患預後,已做好軟硬體的擴充,將積極發展遠距照護中心,期待對病患提供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