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打造全息影像資料庫 可3D影像標註患部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3日電)台大醫院與台灣微軟合作運用科技結合院內歷年創傷醫學影像,打造全息影像教學物件資料庫,醫師可在3D影像上標註患部以虛實對照,有助提升診斷力並成遠距會診里程碑。

台大醫院與台灣微軟合作運用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3D等科技,歷時2年成功打造全息影像教學物件資料庫,醫師可在3D影像上標註骨折、內出血、氣血胸,並與實際的傷患創傷部位進行虛實對照,有助創傷教學、臨床醫療診斷及遠距會診,今天舉行記者會分享這項成就。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簡報指出,2D創傷影像容易誤診,又以肋骨骨折為最大宗,因肋骨電腦斷層平面影像,不容易辨認骨折。

研究團隊使用台大醫院歷年創傷醫學影像,建置完成創傷立體全息影像資料庫,內容包括肋骨骨折、氣胸、肺挫傷、頸部以及胸腰椎橫凸骨折、髖骨骨折,脾臟損傷與肝臟損傷、創傷腦出血、顱顏骨折。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致詞表示,創傷立體全息影像資料庫以延伸實境、更為直覺的判讀方式來觀看創傷病人器官的立體影像,希望有助於提升影像診斷能力,同時優化醫療教學的流程,為醫療影像技術及遠距會診的臨床實用性樹立新的里程碑。

儘管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下,遠距醫療已經是全球醫療的新趨勢,目前台灣COVID-19已在5月1日降級,但又進入第4波流行。

李建璋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雖然現在大家都說是疫後,其實疫情並沒有過去,最近疫情約是過去的3分之2,急診工作量並未大幅減少,加上COVID-19降級,過去不敢來醫院的慢性病患,也紛紛回流急診。

李建璋指出,在COVID-19疫情期間,各科的專責病房資源通通給COVID-19病人,現在則是COVID-19和其他疾病都要應付,醫療量能當然會左支右絀。

他認為降級不代表回到過去,而是應該將疫情期間學到的東西內化到醫療系統,因此仍不能放棄輕症通報(監測),否則大家不知道疫情如何,不僅醫療端無法準備因應,民眾也無從規劃生活。(編輯:陳政偉)1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