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台大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張立人 當心手機保母化 家庭教育首重3R

工商時報【本報訊】 有一位3歲孩童每天使用3C產品長達10小時,拿開手機平板就會情緒失控,甚至已出現極端過動的行為,仔細了解小孩的父母因平時忙碌無暇照顧,讓他無限制使用3C產品。小朋友使用3C產品雖得到立即滿足,但也出現過於依賴虛擬世界,無法適應現實生活的情形。 目前許多青少年因過度使用3C產品,出現的症狀不只是過動,還有缺乏肢體語言與溝通技巧,他們無法適當表達想法及情緒,遇到挫折就躲進網路世界,以網路溝通,常呈現出沒有邏輯性的片段資訊,造成解決問題能力下降,進一步導致兒童、青少年出現憂鬱症。 他們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會因一句網路留言或朋友沒有按讚而意志消沉,甚至出現不語、退縮、拒學的狀況,這可謂是「新型態偏差行為」,產生「繭居族」此種特殊族群。 由於3歲到30歲過度依賴3C產品,而未有適當網路、品格教育,造成行為偏差,臨床醫師最擔憂的是,青少年往往只在最嚴重的時候才來看病,想要一夕導正簡直是天方夜譚,從前端預防才是最佳方法,從家庭、學校、人際關係因應調整,孩子成長階段受到愈多扭曲,復原的時間會更長,遺憾的是現代家長缺乏3C教養觀念,曾在捷運上看過1個月大的小孩就在看Youtube影片。 建議在家庭教育方面推動3R,第一為Role,父母扮演模範角色,由父母從身教做起,自律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時間,善用有益的APP與網路給予示範等等。 第二為Real,青少年增加現實世界活動,參加運動、音樂以及社團培養興趣,可避免沉迷網路。 第三為Rule,建立規則,台灣網路成癮防學會建議:3歲以下不上網、3∼6歲每日不超過1小時、6∼9歲不超過2小時需父母陪伴、9∼12歲不超過2小時、12∼18歲自主管理。 近2年修正兒少法43條,父母及監護人不得讓兒童及少年,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及國健署定義合理使用時間為,「2歲以下禁用3C產品,每使用30分鐘要休息。」父母有責任培養「上網不上癮」的家庭氛圍,提升親子互動的質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