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電紡紗人工角膜 促神經再生

台大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刊登國際期刊。(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旦視神經受到損傷,目前的醫療技術極難成功修復,這也是眾多病患視力受損的主因。台大醫院7日發表醫療成果表示,攜手台大團隊耗時7年,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成功促進角膜神經再生。

台大醫院眼科部王一中主任表示,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昂貴但成效有限的藥物為主,國內在法規限制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

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的台大工學院教授林唯芳指出,團隊研發的視覺相關電紡紗材質,乃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不僅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質。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

台大醫院眼科醫師陳達慶表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視神經的損傷也占失明病患的大宗,但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多。台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材質目前在「誘導性全能幹細胞神經研發中心」分化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研究上,在細胞培養層次有極優越的表現。未來將往動物實驗及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研發上繼續邁進。

台大醫院眼科教授、台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占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也可能永久無法復原。目前的療法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的昂貴眼藥;臨床上使用不便。

陳偉勵指出,台大團隊目前研發出可促進角膜神經修復的人工角膜層片,經動物實驗,受損神經能恢復8-9成,且非常穩定,在治療過程不會引起發炎、感染或新生血管增生的副作用,並隨著時間慢慢溶解、消失,不影響角膜正常功能。若能成功進入臨床,對於病患來說是很大的福音。

台大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以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團隊研究結果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並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