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示警 綠去中國化很危險

旺報【特派員陳曼儂、蔡浩祥╱上海報導】 28日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多位兩岸學者擔憂民進黨執政的「去中國化」,已使年輕人出現「質變」,嚴重影響兩岸和平發展,不可不慎;扁時代的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表示,兩岸需要開啟對話之門,希望能諒解、互信,重新建立制度性協商機制。 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台灣國政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召集人何思慎在研討會上以他父親經驗為例,當年台灣剛從日本人手中光復,國共還沒打仗,父親離開浙江時,從來沒想過再也回不到家鄉,甚至連祖父母的照片也沒帶,至今他不知道祖父母的長相。 30年交流矛盾仍在 兩岸骨肉分離的時代悲劇雖然已經結束,在這30年的交流裡,儘管在經貿、文化交流上有很多很好的成果,何思慎說,從現實政治來看,卻沒有化解矛盾,似乎也沒讓許多台灣人認為要回歸統一。 有大陸學者抱怨國民黨「反獨」不力,何思慎表示,國民黨沒有變,是因為整體大環境改變了,加上民進黨版的課綱即將上路,這樣的教育精神再過10年,台灣人會把中國當成外國人,如果沒辦法抓緊時間去處理年輕人「認同的質變」問題,他們將來會成為台灣「多數」、甚至是成為台灣的「全部」。 洪奇昌說,兩岸關係的確因民進黨執政而面臨巨大挑戰,但不需要悲觀到「終必戰」。 兩岸不致魚死網破 他表示,因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這次十九大所設的「底線」,其實有彈性與善意,並非「武統」的宣示,兩岸關係的脈絡建立在大國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內涵中,所以任何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都不會搞到「魚死網破」的地步。 「兩岸關係就是在困難中,仍逐步往前走,因為這樣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洪奇昌表示,其實民進黨也提過「憲法一中」,雖然共產黨和民進黨立場不同,但不致無法透過諒解與互信,重新建立兩岸制度性協商機制。 洪奇昌表示,其實民進黨很久沒有提到「四不」,而是希望在「兩個不變、兩個不會」下,期待陸方重新開啟對話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