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宏斷交 門羅主義式微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宏都拉斯終究轉向承認中國大陸與我斷交,7年斷9國之慘烈,已然成為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外交成果」。離蔡卸任尚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從蔡政府已對外交採取「放棄治療」,一切美國優先的態度來看,這種外交成果隨時可能增加,我邦交國崩落到個位數正式進入倒數計時階段。

誠然在現實國際環境下,中華民國欲在外交上尋求與他國維持形式上的邦交關係,金錢外交必不可免;但除了金錢因素以外,美國在地緣政治所發揮的關鍵影響力,仍是近十幾年來少數國家仍願與我維持邦交的重要成因,其中又以美洲地區國家為甚。

攤開蔡政府期間斷交國家列表,9國中位於美洲的國家就有5國,包括: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如此斷交數量很難不說是美國的「後院失火」,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

導致中南美洲國家與傳統太平洋島國陸續與我斷交的原因,近期因素自不脫金錢外交攻勢失利,其又與中國大陸國力大幅成長所帶來的政經影響力暴增因素密不可分。

然而來自於美國的因素也不能忽略。美國近年國力已呈現衰退,對外用兵部分,從伊拉克、阿富汗接連撤軍可見端倪。而迫使美國對外用兵收斂的原因,則直指美國欲振乏力的經濟窘境。如今的美國已是舉債度日,依靠強勢的美元信用才能維持國內人民經濟生活不致惡化,又何能奢談擠出更多資源去援助周遭美洲、大洋洲國家,以維持形式上美洲霸主的地位。

前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曾說:「溫言在口,大棒在手,故而致遠。」著名的美式大棒政策說明著大國行使強權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如今的美國已拿不出蘿蔔,也不願為了體面台灣的邦交國數字濫用大棒,從而加速了台灣斷交國的數量。

老羅斯福總統也說過:「門羅主義根本不是法律問題,這是一個政策問題,爭辯它能否當成國際法的原則根本是浪費生命。」

老羅斯福說的在理,點出門羅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區域霸權主義,而維繫其存在的根本是強權實力而非法律原則。而包括宏都拉斯在內的多的拉丁美洲國家接連與中國大陸建交,說明了隨著美國國力衰退,國內問題自顧不瑕,已無法如昔日一面拿出更多的蘿蔔,一面揮舞著大棍要求裙帶小國就範,更何況是「務虛」為了台灣的外交面子濫擲資源。

某種程度上而言,台灣外交斷交的加劇,與美國門羅主義的式微密不可分。目前台灣僅存的邦交國,幾乎都與美國有著更為緊密的依存關係,一旦再有斷交情事發生,不單單是台灣的外交休克,而是美國在中美競爭下逐漸落居下風的「金絲雀效應」了。(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