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藏書展 涵蓋2500年歷史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文學館和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推出「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展覽,展出兩千五百年的珍貴藏書,從周朝的毛公鼎、日治時期的國語讀本到現代的立體繪本,一次飽覽裝幀藝術與文學之美。
英文俗諺裡有一句話,提醒人們「別以封面評斷一本書」,然書本的裝幀設計,確實反映出不同時代的閱讀文化,館方和大學合作,一起邀請民眾認識裝幀易容的旅程。
踏入台文館的藝文大廳,展覽藉由五個主題貫串,上至甲骨文、青銅器、竹簡、木牘,下至卷軸裝、經摺裝、蝴蝶裝、精裝本,帶領觀眾認識裝幀藝術的歷史演變,且除文學本躾感,也一窺裝幀技藝的外在美。
此次展覽由南藝大八位藝術史學生在副教授林素幸與台文館指導下共同策展,展品中,不乏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書籍,充分反映時代風潮。如一九三五年日本作家西川滿的首本詩集《媽祖祭》,不僅以詩文歌詠台灣風物,書中甚至夾入門神、金紙、紅色掛箋;一九四一年由畫家李石樵繪製封面的《台灣文學》創刊號,鐵絲平釘的設計,正是日治時期從日本流傳來台的裝幀手法。
台文館也邀請專業修復師、藏書家、裝幀研究家等舉辦工作坊,讓民眾體驗雕版印刷、縫製線裝書籍,認識不同時代的裝幀藝術。針對親子族群,兒童文學書房也展示立體書、硬卡書、布書等不同館藏及開設手作工作坊,展期即日起至十二月八日,報名請上台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