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池上鄉推廣「小農種碳」 鼓勵農民兩期稻作間種蕎麥

小農種碳,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正在推廣。花蓮縣玉里鄉長良社區已經有144公頃的稻田加入,台東縣池上鄉公所也要向農民推廣,這種種碳的方式是在兩期稻作之間,種下生長綿密的蕎麥,維持稻田的綠覆蓋,就等於是把碳種到土壤裡。

長良社區農民邱垂泉說道,「就是不斷的還在進行光合作用。」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如果把它變成一種覆蓋,然後又可以保濕防曬,讓它土壤裡面更好的效益。」

方儉說明,農田在收割後翻土,裸露的稻田排碳量很大,而我國的農田很多,如果農民在兩期稻作之間能維持綠覆蓋,1公頃1年會保存92公噸的碳,換算成碳權收益,會有2、3萬元的收入,而且透過小農種碳專案行銷,需要減碳排績效的企業會來購買農產品,又是一項收入。

不過池上鄉13日的說明會,參加的農民表示,有多的收入很好,但種碳的觀念很新,還需要時間瞭解。

農民羅菊妹提及,「現在是初步瞭解,然後可以的話,我們會再帶回去給村民、我們的鄉民,大家去瞭解,然後才能夠推廣。」

池上鄉長林建宏指出,「不改變作物的作息,跟我們增加成本方式之下,來增加他們的獲利來源,這是我們的初衷。」

方儉表示,小農種碳的專案目前還在爭取農民加入,碳權也還沒有正式交易。

而池上鄉有1千多公頃稻田,鄉公所呼籲,有10年以上的稻田,和從事5年農耕的農民能踴躍參加,一起種碳保護環境,又能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