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農改場辦有機水稻黑椿象 水稻重要病害防治技術觀摩會

▲盧副場長主持有機水稻黑椿象防治技術觀摩會。
▲盧副場長主持有機水稻黑椿象防治技術觀摩會。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稻黑椿象曾於台東縣關山鎮大發生,造成農友重大損失。為解決稻黑椿象危害問題,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東農改場)利用黑殭菌等有機防治技術奏效,於本(113)年6月6日上午,在台東縣池上鄉官聲燐農友水稻田區,舉辦「有機水稻黑椿象暨水稻重要病害防治技術觀摩會」,與會來賓包括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台東辦事處、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台東縣政府、池上鄉農會與池上鄉多力米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與農友逾75人熱情參與,會中反應熱絡,認為台東農改場於池上鄉進行之稻黑椿象綜合防治相當成功。

台東農改場盧柏松副場長指出,於3月監測池上鄉水稻病蟲害發生情形時,發現富興村約10公頃有機水稻田區發生較明顯之稻黑椿象危害,平均每欉水稻有超過一葉片出現稻黑椿象典型危害徵狀,如未即時防治,產量損失恐超過3成。台東農改場立即於4月12日發布警報,4月17日與池上鄉農會共同邀集農友加強宣導,提醒農友注意危害狀並及時防治。幸好池上鄉稻黑椿象發生面積並未擴大,明顯危害之田區經由台東農改場提供黑殭菌等進行綜合防治後,蟲數已大幅降低。

▲苗栗農改場吳怡慧副研究員講解「應用卵寄生性天敵- 黑卵蜂防治稻黑椿象」。

觀摩會由王誌偉助理研究員以官聲燐農友田區說明稻黑椿象防治情形。田區於3月下旬開始有成蟲聚集為害,每公頃數量達10-15萬隻,經施用4次黑殭菌後,成蟲受黑殭菌感染比率超過97%,成效顯著。黑殭菌施用後,稻黑椿象成蟲感染至發病死亡需10天以上,此期間成蟲仍會交尾產下卵塊,因此需要第2個武器-釋放卵寄生蜂。接續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吳怡慧副研究員講解「應用卵寄生性天敵-黑卵蜂防治稻黑椿象」,苗栗農改場與台東農改場合作於池上鄉共釋放約5萬隻黑卵蜂,稻黑椿象卵塊一旦被黑卵蜂寄生後便無法孵出若蟲,可大幅降低其後代數量。此外,近年來因受氣候變遷等影響,水稻稻熱病與胡麻葉枯病發生時間與危害程度異於以往,農業試驗所陳繹年助理研究員分享多年水稻重要病害研究成果,提供農友病害防治新觀念。觀摩會最後由官聲燐農友心得分享本期作經由台東農改場協助施用黑殭菌的防治成效。

盧副場長進一步說明,政府積極推動農藥減量與有機及友善耕作政策,使農業能達到安全、永續、生態的目標。藉由辦理本次觀摩會,提供農友具體有效的稻黑椿象防治技術,目前池上鄉稻黑椿象已獲得控制,大多水稻田區已正常抽穗,估計本期作有機栽培田區收成受稻黑椿象影響不大。

有機栽培在病蟲害管理上可使用的資材不多,台東農改場將關山鎮防治稻黑椿象成功的經驗與技術應用於池上鄉,使池上免遭稻黑椿象蟲蟲危機,繼續為東部有機水稻的品質與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呼籲農友於水稻田發現有稻黑椿象危害狀時,請儘速通報契作米廠、農會或台東農改場,俾早日進行防治。(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