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校園書店自負盈虧 看學校定位

旺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台灣大專校院校內幾乎都有書店,又分兩類:一類是民營書店進駐;另一類是大學直營書店,或本身就有出版中心,下轄的學術類書店。和大陸不同的是,台灣大專校院的校園書店或出版中心都是自負盈虧,不會有官方補助,因此它發展的情況也「端看學校給它甚麼定位」。 台灣大專校院校園書店或書局由來已久。不管北中南、公私立大學,幾乎校內都會有至少一家書店,販售一般書籍、學術用書、文具,代訂教科書或轉讓二手書等。其中由民營書店進駐的,像麗文文化系統在高師大、中山、中正等20幾所大學,敦煌書局在中央、中興、輔大等大約10所大學內設書店。 校內有出版中心的主要是國立大學,包括台大、中山、中央、新竹交大、政大、新竹清華、台北藝術大學、台師大等;其中像台大出版中心轄下就有校史館書店、校總區書店和水源校區書店等3間實體書店。 「台大1996年就決定要有自己的大學出版社!」台大出版中心主任王泰升表示,跟其他學校比較不一樣的是,台大出版中心是一級單位,在校內位階特別高,目標也很清楚,就是出版學術專書、教科書,目前出版品約7成是學術專書、2成是教科書、1成是一般書籍。 王泰升表示,教育部並不補助給大學出版社,也沒有任何政策指示;「大學出版社要靠大學給定位,決定要不要支持。」 曾任政大出版中心總編輯的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目前是台師大出版中心委員。他表示,雖然幾所國立大學都有出版社,但除了台大有較大編制和人員,其他都相對較小;此外多數大學出版中心名義上是獨立單位,但是行政歸屬有的是研發處底下,有的是圖書館,層級較低。 劉維開說,大學出版社多以繁體字學術性著作為主,是學者出版研究論著的好管道;但這類書籍銷售量有限,必須由大學出版社負擔所有出版費用,所以有時也不見得給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