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張安平談三元鋰電廠 預估6月開始轉盈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昨日股東會上,除提及台泥轉為台泥集團控股,並確立營運的四隻腳外,也提到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可望從6月轉盈。(圖/擷取自台泥YT直播)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昨日股東會上,除提及台泥轉為台泥集團控股,並確立營運的四隻腳外,也提到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可望從6月轉盈。(圖/擷取自台泥YT直播)

[NOWnews今日新聞] 台泥昨(21)日舉行股東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除了在會中宣布台泥低碳轉型後面向國際,正式走向集團控股公司,同時也提到能源事業三元鋰電廠今(2024)年5月營運已經打平,6月起有望開始小賺,獲利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

台泥股東會上,張安平宣布台泥名稱從台灣水泥公司(TCC)改為台泥集團控股(TCC Group Holdings)。在新控股架構下,除了台灣、中國水泥事業外,也新增歐非低碳水泥及新能源業務,確立台泥營運的「四隻腳」。他表示,台泥正要翻開新的一頁,編寫全新的台尼故事,對於今年歐洲低碳水泥及新能源營運展望相當樂觀。

同時,張安平提到6年來,台泥致力於低碳轉型,也投入可儲存、可管理、可聚合交易的綠色能源,建置了如水庫般調節能量的儲能案場、 提供了穩定供電頻率、提升能源效率的智能電網,以及生產安全而高功率的三元鋰電池,全方位實現了一種新的、乾淨的、友善的、再生的、 可以無限循環的能源使用方式。

同時,張安平提及三元鋰電池表示,全球許多電池公司規模比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大10倍、20倍,甚至百倍,不僅如此,Molicel的電池價格還是中國電池品牌的2.5倍,但仍然獲得飛行器、超跑等品牌埋單,「因為客戶和Molicel電池特性可以讓我們選擇最好的User」。

張安平表示,Molicel營收自5月開始打平,預計6月份開始賺錢,雖數字不是太大,但獲利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

此外,張安平表示,Molicel小港廠大小約9萬平方公尺,從破土到出貨21個月,是許多同仁24小時投注心血。不過,雖然小港廠建廠速度可說是創紀錄的快,但坦言要把良率拉高,仍需要時間。

張安平說,台灣需要新的產業,電池就是一個。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有一半以上用的是台泥Molicel電池,許多超跑也是使用我們的電池,甚至下一代產品也是使用我們的。全世界能夠生產電池的只剩下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日韓有一半以上的電池也是在中國製造,但Molicel電池100%非中國生產。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泥正式改名!集團轉型成控股公司 營運「四足鼎立」
台泥和平廠水泥窯月底恢復 助去化花蓮市區垃圾、安置部落長者
綠色通膨!為何台泥張安平引述「三體」?台版CBAM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