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股東會》未來朝向「四足鼎立」 股東問轉型最大利益 張安平一句話霸氣回應

台泥21日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已打造撐起營收的「4隻腳」,除了原有的兩岸水泥外,也開創歐非低碳水泥及新能源領域。(攝影/葉佳華)

台泥今(21)日召開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張安平進行報告,並一一回應股東們提問,會中有股東希望台泥股價回到往日光榮、也有人問到台泥佈局綠能等新能源領域,如何確保資本支出幫股東創造最大利益?對此,張安平也霸氣回應,管理團隊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談錢。

兩岸水泥營收提前降至50%以下,台泥未來營收朝向「四足鼎立」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致詞時首先提及0403花蓮地震,由於台泥和平港電廠礦位處全台最大震度的區塊,大自然造成的災害威力之大,在花蓮七級強震後,當我們需要重新開拓道路與重建家園時,依然需要水泥的支撐,如同一萬兩千年前的人類。

但如今,來到了新低碳水泥與新能源的年代,張安平說,2018年前,台泥起家的台灣以及大陸地區,水泥事業營收占比高達7成以上,成為撐住台泥營運的兩隻腳,但當時已隱約看到大陸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於是從2018年起,台泥就開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首先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再透過葡萄牙的Cimpor順利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

張安平說,從2023年的台泥獲利來看中,約有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貢獻,因此去(2023)年11月底,台泥更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將土耳其OYAK持股由40%提高為60%;葡萄牙Cimpor持股也由40%增至100%,而土耳其、歐洲、非洲的國際化佈局也撐起台泥的第三隻腳。

新能源領域則是撐起台泥的第四隻腳,張安平語重心長地說,碳紀元是一個全新的紀元,沒有人知道這條路該怎麼走,但可以確定的是,台泥走在一條對的路上。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則補充,根據2023年各部門別營收結構表現,假設土葡投資以擬制性回溯的合併報表來看,台泥合併營業額逼近1600億元台幣,其中兩岸水泥占比降至43%,土葡水泥占31%,能源及電力占24%,「原本預期2025年兩岸水泥營收占比能低於50%,如今已提前達標;透過營收結構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的波動影響。」

中國水泥業務今年難獲利,不排除部分停窯或關廠

由於股東會全程對外開放線上直播,因此也有不少股東透過線上提問,提問相當踴躍,包括問到花蓮地震對於台泥的影響、中國水泥業務是否考慮出售、和平電廠轉型、土耳其及葡萄牙市場展望、儲能裝置收入、電池、地熱及海洋溫差發電進度、布局綠電市場等議題,也讓張安平開玩笑說:「今天是考試日。」

張安平回應,其實地震影響非常大,基本上造成花蓮和平廠、和平電廠4月份全停,再加上4月廣東大雨也造成廣東兩大廠、一小廠,但即便在這麼大的衝擊下,4月自結數字仍是賺錢,他認為,當以往主力業務無法生產而且虧本的情況下,能靠其他投入新產業撐起,這對於台泥來說,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股東也問到如何看待中國水泥業務,是否考慮出售或是與中國同業策略聯盟。張安平指出,大陸目前還沒有碳費,當碳費出來時會有產品競爭力,但不表示台泥「不停窯」、「不關廠」,目前策略聯盟都有在談,「我認為照第一季的看法,大陸的消費量仍會持續往下滑,因此今年從大陸市場賺到錢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有」;他指出,雖然台泥會繼續經營大陸市場,但是會部分停掉一些窯、沒有未來性的廠也會考慮關掉,這是未來12~18個月會做的事情。

也有股東提問,和平電廠未來如何由燒煤改成其他環保方式,張安平說,和平電力跟台電的合約期至2027年,未來如何往前走,要看國家政策是什麼、必須要跟台電談,第三是台泥的想法,因為不管如何這仍是一個燃煤的電廠,碳排放高;但以目前北部的供電情況,若核電關掉,對於北部供電影響大,尤其宜蘭部分,靠和平電力供給超過9成以上電力,因此後續需要跟台電來談,最後再回到股東會來跟股東報告。

股東會結束後,張安平與董事們進行合照。(攝影/葉佳華)

股東不斷問「最大利益是什麼?」,張安平霸氣回:不能什麼都不做只談錢!

另一名股東則問,台泥在佈局綠能、儲能、電池等新能源領域應用,如何確保資本支出能幫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張安平則霸氣回應,這位投資者一直跟我講最大價值,「我真的不會做最大價值」,他表示,若沒有研發、沒有新產品,公司是沒有未來的,這不是公司發1元股利就能解決。

張安平也有感而發地說,台泥以前是傳統產業,過去20年不大需要研發,但未來勢必需要,而研發過程中是不會賺錢的,而且不一定研發成功,但這種研發是不是可以拿公司賺錢的一部份來做研發,用小的錢來研發看未來,且管理團隊也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談錢。

張安平直言:「請各位股東麻煩不要再跟我講最大利益是什麼?因為最大利益我個人做不到,但是我會全力讓未來在能源領域的效率更好,因為能源是人類文明的改變奇蹟,台灣必須參與。」

最後也有股東期待,希望台泥股價回到往日光榮,張安平則說,從公司營業額來看,在這麼壞的情形下,不敢說有往日光榮,如果台泥沒有做土耳其、歐洲及非洲等國際化佈局、新能源研發,跟大家報告台泥2024年會是賠本的,但現在來看,今年展望會是樂觀的。

台泥去(2023)年稅後淨利為79.98億元,年增47.97%,每股盈餘(EPS)1.06元,因此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1元,而這項盈餘分派案也在股東會獲得通過;另外,股東會也通過規劃辦理長期資金募集案,且為了邁向國際化轉型,台泥也通過公司章程修正案,將更改台泥英文名稱為「TCC Group Holdings」,走向集團控股公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院會花絮》韓國瑜、綠委「花」上往來 朝野立委啃芭樂 蔡易餘還提供梅子粉
台中捷運爆發砍人事件 前環保署長也在車廂裡 9年6事故已奪5條人命
民團聚集立法院外抗議藍白 內政部長劉世芳上任第一份工作竟是視察立院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