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惡化海峽論壇如期舉辦 《環時》評「三重意義」:北京掌握主導權

記者陳怡伶/綜合報導

第16屆海峽論壇14日在大陸廈門拉開帷幕。北京方面稱約有7千名台灣各界人士受邀出席。陸官媒《環球時報》就點出海峽論壇順利舉行的「3重意義」,稱兩岸民眾表達出渴望交流、期盼和平的共同心聲。

<strong>第16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圖/翻攝《中國台灣網》)</strong>
第16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圖/翻攝《中國台灣網》)

《環球時報》15日發布一篇〈海峽論壇順利舉辦的三重意義〉社論,指出海峽論壇創辦16年來,無論兩岸關係多麼嚴峻複雜,海峽論壇「一年一會」從未缺席。文章稱,賴清德上台後,發表極具挑釁意味的「台獨自白」,製造兩岸敵意對立,導致台海緊張動蕩局勢進一步惡化。在此情形下,海峽論壇還能順利舉辦,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文章表示,首先,這顯示「大陸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不管台灣局勢怎麽變、誰當權,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strong>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海峽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致詞。(圖/中天新聞)</strong>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海峽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致詞。(圖/中天新聞)

文章指出,一些人越是粗暴阻撓限制兩岸正常交流交往,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北京就越是要促進兩岸民間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衝破民進黨當局炮製的「民意惡鬥陷阱」。文章的作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台海局勢越是複雜嚴峻,舉辦海峽論壇的意義就越發凸顯。

文章接著提到,其次,這顯示「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作者提到,每到海峽論壇舉辦前夕,民進黨方面都千方百計設計阻止、恐嚇、威脅等種種手段,給論壇的順利舉辦「使了很多絆子」,渲染這是所謂的「對台統戰平台」,恐嚇老百姓和民間團體參加「小心觸法」。僅管如此,仍難以阻擋台灣社會團體及基層民眾對海峽論壇的參與熱度。

文章稱,海峽論壇16年來累計吸引約15萬台灣民眾參與,這數字便是最好的明證。民進黨當局越是懼怕兩岸交流,越是表現得如驚弓之鳥般草木皆兵,越能凸顯出這些兩岸交流活動的深入人心。作者指出,「事實表明,兩岸交流合作順應歷史大勢,交流、開放、融合終將戰勝交惡、封閉、脫鉤」。

<strong>第16屆海峽論壇新聞發布會在14日舉行。(圖/翻攝《中國台灣網》)</strong>
第16屆海峽論壇新聞發布會在14日舉行。(圖/翻攝《中國台灣網》)

文章另提到,近年海峽論壇更加年輕化,許多台青代表積極參與並踴躍發言,為兩岸關係添續更多源頭活水,顯示出「愛國統一力量薪火相傳、青藍相繼」的可喜局面。論壇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提供了平台和機遇,不少「首來族」表示,希望自己能成為「常來族」,因為大陸是能夠收獲成長、實現夢想的熱土,自己應當在這裡留下成長足跡。

文章最後做出結論,儘管台海局勢複雜嚴峻,但北京「對台灣問題的解決、國家的完全統一,都充滿信心,這個信心來自道義、人民、文化的力量」。海峽論壇之所以被民進黨當局視為眼中釘,正是因為這個交流平台充分彰顯了兩岸同胞反對台獨、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極探索融合發展的主流民意。

文章強調,「兩岸同胞是骨肉天親」,任何勢力與困難都割斷不了這份血脈親情,壓制不住雙方往來互動的共同心願。北京願以最大誠意、盡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並奉勸民進黨當局,切莫逆時代潮流、開歷史倒車,切莫做兩岸民間交流的絆腳石、損害台灣同胞的利益,否則必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唾棄。

延伸閱讀
對岸顛覆威脅仍在!美學者示警藍營:應對方式不夠透明直接
賴清德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主義 蔣萬安呼籲:不要意識形態掛帥
波特王爆陸邀台網紅「旅遊拍片」 張斯綱打臉:看就知道是詐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