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堪比二次大戰」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戰後將改變世界新秩序

前澳洲總理、現任澳洲駐美國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日前在一場演說中警告,台海戰爭對全球造成的後果,將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衝擊一樣巨大,會使世界成為「截然不同的地方」

陸克文過去10年內兩度擔任澳洲總理,之後擔任中國問題學者,曾任紐約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主席。他大學期間主修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學,大學學位論文以中國民主運動為主題,也在兩岸三地都有工作或求學經驗。1980年代他曾來台灣留學,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

習近平若要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要在10年內滿80歲前行動

《路透社》7日報導,陸克文6日在夏威夷智庫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演說中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5日將滿71歲,如果習希望與台灣實現「最終國家統一」,他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也就是在滿80歲之前採取行動

總統賴清德發表520就職演說後,中共軍方發動連2天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陸克文說:「如果我們忽視中國越來越清楚的軍事信號,包括其最近軍演的模式,將會很愚蠢。」他說,中國是否採取軍事行動,將取決於其對美國威懾力量的認知。

<cite>近年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多次在東部沿海地區舉行軍事演習。圖為央視發布解放軍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影片。(圖/取自中國軍網)</cite>
近年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多次在東部沿海地區舉行軍事演習。圖為央視發布解放軍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影片。(圖/取自中國軍網)

陸克文並指稱,美國認識到若中國成功併吞台灣,將對美國的可信度造成負面影響,並「對美國在全球同盟的可靠性帶來深遠,且可能無法逆轉的效應」。

陸克文示警,這場台海戰爭所產生的經濟成本、對國內政治衝擊、和不可知的地緣政治後果,很可能是自二戰以來,「我們從未見過的程度」。不管台海戰爭的結果如何,「可能美國勝利、中國勝利或是兩敗俱傷,戰後的世界,很可能變得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樣貌」

避免台海開戰的核心:習近平如何詮釋美台及盟友的嚇阻策略

另外,《華盛頓郵報》6日刊登陸克文投書,這篇投書也是摘自其前述演說。陸克文表示,中國威嚇台灣的灰色地帶手段愈趨激烈,且持續增強軍力。他認為,要避免台海爆發戰爭,最核心的問題是了解習近平如何詮釋美國、台灣及美國盟友的嚇阻策略。

他提到,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與網路等領域,用灰色地帶策略威嚇台灣,目的在影響台灣民眾心理、態度、行為及政治輿論。對反對統一的台灣領導高層,北京也加強政治攻擊,藉由使對政治無感的一般選民看到台灣的脆弱性,使他們喪失合法性。

陸克文說,北京對台的灰色地帶策略包括:海軍、空軍、海警跨越海峽中線,入侵台灣24海里鄰接區及離岸島嶼周圍,讓台灣民眾以為其政府沒有能力捍衛台灣主權;經濟方面則祭出懲罰性措施,以阻礙台灣的貿易、投資和其他國家收入,藉此讓對政治無感的選民看到台灣的脆弱性。

<cite>北京對包括菲律賓在內的鄰國採取灰色地帶行動。2023年10月22日,舷號5203的中國海警船正在靠近南海仁愛礁,並且撞上了菲律賓的補給船。(美聯社)</cite>
北京對包括菲律賓在內的鄰國採取灰色地帶行動。2023年10月22日,舷號5203的中國海警船正在靠近南海仁愛礁,並且撞上了菲律賓的補給船。(美聯社)

陸克文認為,北京在南海及東海的作為,跟其對台灣的灰色地帶策略有點類似。中共空軍也飛到釣魚台列嶼附近;北京在南海仁愛暗沙(仁愛礁)對菲律賓也有非致命性脅迫舉動。

陸克文建議,嚇阻中國,使其不對台灣動武,這是美國及其盟友維持印太地緣政治穩定基石。今後十年需更努力整合嚇阻能力,才能維持和平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人遭留置 卓揆:列恢復觀光依據
澳駐美大使陸克文:台海開戰 如同二戰
美學者:共軍為犯台 勤研究諾曼第登陸
海運先開放包船 啟動照顧陸配機制
接海基會董事長 鄭文燦:讓和平成為兩岸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