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刻畫推理劇番外篇】廢棄逾200頁分鏡 《雪下的真相》費時打磨故事細節

創作《雪下的真相》的過程中,簡嘉誠廢棄超過200頁的分鏡。(蓋亞文化提供)
創作《雪下的真相》的過程中,簡嘉誠廢棄超過200頁的分鏡。(蓋亞文化提供)

去年日本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得主簡嘉誠創作的《雪下的真相》,5月初由蓋亞文化出版第2集。這部以法醫為題材的作品,耗費許多心力構思,光開場故事的廢棄分鏡就多達上百頁、足足畫了三個版本。

「這部作品光是第1集,我廢棄掉的分鏡應該有超過200頁。」簡嘉誠透露在現今的版本之前,他曾畫過兩個完全不同分鏡的開頭,第一個版本原先結合1970年代台灣在「正統國畫」上的爭論,因故事太複雜而捨棄;第2個版本稍做調整,從記者調查主角兄妹開始。「但後來覺得還是應該讓主角先出場,所以最後第1回改成一個單純案件,讓讀者更容易瞭解兄妹兩人的關係及個性差異。」

簡嘉誠嘗試在劇情中埋入更多線索,增加懸疑推理的元素。(蓋亞文化提供)
簡嘉誠嘗試在劇情中埋入更多線索,增加懸疑推理的元素。(蓋亞文化提供)

《雪下的真相》首集獲文化部漫畫獎勵補助,但因創作時程拉得較長,簡嘉誠曾將計畫申請展延。在展延即將到期、必須結案時,為了讓故事更完整,他決定再做調整,「原先規劃是單行本每集讓案件告一個段落,如第1、2集的現代舞故事,原本發展更快,在第1集尾聲就要完結;但最後我決定讓故事斷在舞者墜樓,讓讀者想再看第2集。」

「這其實也與編輯做了很多討論。」簡嘉誠分析,讓故事每集有個結尾,好處是能讓讀者獲得滿足,但篇幅可能也會受限;如今的作法有更多篇幅鋪陳故事,每集末段留一個伏筆,也能令人好奇後續發展。「但這也有一個條件:如果每集間隔太久,讀者會等得比較痛苦啦!」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細膩建構懸疑情節 台灣推理漫畫線索引路揭謎
【台漫刻畫推理劇番外篇】故事結合牛肉場、現代舞 《雪下的真相》呈現1970年代社會樣貌
【台漫刻畫推理劇番外篇】因應漫畫呈現調結構 《不可知論偵探》原劇本推理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