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銀行滿手黃金達逾400噸 儲備名列全球第12

根據國際機構統計,台灣黃金儲備量高達422公噸,名列全球第12。現今國際金價漲到歷史高點,央行未實現利益逼近新台幣9000億元,不過央行持有黃金不會出售,而是做為發行準備,為新台幣幣信「撐腰」。

Golden Wealth in Glowing Stacks: The Power of Precious Metal Investments
國際機構統計,台灣黃金儲備量高達422公噸,名列全球第12。不過央行持有黃金不會出售,而是做為發行準備,為新台幣幣信「撐腰」。(示意圖/Getty Images)

台灣中央銀行滿手黃金,國際機構統計全球國家黃金儲備排名,截至今年第二季,台灣央行名列第12,取得好成績。其實央行黃金儲備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動,一直以來,幾乎都在全球國家黃金儲備排名榜上有名。

央行官員指出,截至7月底,央行黃金儲備達422公噸,其中有410公噸做為發行準備,這部分「完全不變動」;其餘部分,幾乎只有4年一次、央行發行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時,會動用一部分黃金用來鑄幣,過陣子便會回補。

央行解釋,民眾手中的新台幣鈔券,央行都有等值的黃金或外匯資產做為發行準備,稱為貨幣「十足準備」制度,也就是央行發行的鈔券總金額同時會有等值的流動資產(目前是黃金和外匯)做為發行準備或擔保,以維護幣信。

追溯央行必須持有黃金以維護幣信的源頭,央行說明,很久以前,國家印製的鈔票可以換成黃金或白銀,因此每個國家都須保有許多黃金,供人民兌換。現在雖然民眾不可以拿紙幣要求政府兌換成黃金,黃金仍是許多國家發行貨幣的重要基礎。

央行指出,為了因應可能發生戰爭或金融危機的緊急狀況,每個國家都保有許多黃金以備臨時需要支應大筆需求,且由中央銀行來保管。

台灣同樣是由中央銀行保管國家的黃金,因此央行是國內擁有最多黃金的機關。央行的黃金儲備一直存放在新北市新店區的文園,請憲兵看守且管控嚴密,外人無法進入。

台灣央行持有的黃金絕大多數是在民國70年代,為了平衡台美貿易順差而買入,市場推估當時成本低於400美元,不過近年國際金價飆漲,每盎司衝破2450美元,加上新台幣匯率走弱,央行帳面上未實現利益逼近9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