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 陳建志醫師「前庭型偏頭痛」登國際期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高雄報導

圖:陳建志醫師(左)及曾秉濤醫師(博士)整合耳鼻喉科、神經科及精神科專業,同時治療慢性眩暈,發現三種藥物可有效用於預防發作,刊登於世界知名期刊─中樞神經藥物 (CNS Drugs)。

 

現代人對於頭痛都不陌生,小至小學大至高齡長者都可能發生。以頭痛做為表現的疾病非常多,所以原因非常複雜。對於頭痛、暈眩治療有豐富經驗的陳建志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院長陳建志醫師,匯整多年研究成果,針對「前庭偏頭痛」相關內容,獲重要國際期刊「CNS Drugs」(中樞神經藥物)收錄,顯示台灣對這項疾病究獲世界認同。

 

一位30歲女性,生活規律,無不良嗜好,總是莫名地突發頭痛,起初不以為意。1年前某日,出現極為劇烈的頭痛,好像被雷打中,噁心嘔吐,一睜眼就見到眼前景物在旋轉。半天後,頭痛緩解,如廁時,感覺步伐輕飄飄地,好像在坐船一般的搖來晃去。之後,只要沒睡好或是過度勞累,隔日就會發作劇烈的頭痛及眩暈!近一個月來,幾乎天天發作,即便服用止暈止吐藥,卻還是一樣,往往會把剛吃下去的藥物全吐出來。

 

陳建志醫師表示,女子前來就醫後,安排影像檢查與腦波檢查,確定是「前庭型偏頭痛 (vestibular migraine)」,開始給予預防性用藥療法後,病症發作頻率變少,症狀減輕,大約一個月後,就不再發作了。

圖:前庭性偏頭痛的發作機轉/陳建志醫師提供

「前庭性偏頭痛」,其實是一種偏頭痛。陳建志醫師指出,症狀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傳遞,通過前庭神經核,產生眩暈,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就會失去平衡,好像在搭船,甚至難以站立,有人還會出現耳鳴及耳悶。最後,電位波動進入大腦,產生頭痛。每次發作後,不少人會持續頭昏腦脹好幾天,甚至好幾週。

 

陳建志醫師進一步表示,事出必有因,頭不會無緣無故地脹痛,暈也不會無緣無故地來擾,患者往往都有慢性鼻竇炎、顳骨炎、腦血管狹窄、頸椎椎間盤狹窄、上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甚至有人其實是罹患肺腺癌或甲狀腺癌。由於天天病症發作,大腦功能已經改變,在前述病因被治療時,得同時進行預防性藥物療法,企圖打破大腦內錯誤的神經迴路。

 

陳建志醫師統整過去所有治療策略,發現只有乙型受器阻斷劑(心律定)、抗憂鬱劑(文拉法辛)及丙戊酸會有比較明顯的療效,可達理想的預防效果,今年9月把這項結果及論述刊登於世界知名期刊《中樞神經藥物 (CNS Drugs)》(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63-023-01037-0)。

 

陳建志醫師呼籲讀者,一旦出現身體不舒服或眩暈混雜頭痛時,不應該先自行亂服成藥,應當先正確就醫,找出真正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陳建志醫師也建議患者,要想獲得最佳治療,就醫前最好能記錄下是否合併頭痛?痛在哪個部位?持續時間大約多久?眩暈旋轉方向?頭痛先還是眩暈先?是否跟飲食有關?發作前是否有印象較為深刻的誘發因素?這都是可以提供醫師快速診治的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