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壽高齡友善論壇 董座疾呼「現在的綠燈你根本過不了」

台灣人壽今(18)日舉辦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董事長鄭泰克致詞時疾呼,「現在的綠燈你(行動遲緩長者)根本過不了」,另外,騎樓高高低低也不利坐輪椅的長者通行,有的地面材質還很滑,真的是很危險。

70歲的鄭泰克今日下午親自出席論壇,他致詞時講了兩個自身經驗,讓與會者聽來很有感。鄭泰克說,他自己就是名符其實的高齡生,年紀大不需要那麼多睡眠,每天大概清晨五點左右就起床。「我有運動的習慣,在過馬路的時候,我想大家如果活得夠久都會碰到這種情形,當你有一天行動比較遲緩的時候,現在的綠燈你根本過不了。」

他說:「常常看到很多行動比較遲緩的長者真的非常辛苦,尤其在天剛亮或天還沒亮的時候,車行的速度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快,所以這裡呼籲各縣市,我們把超速的攝影通通打開,尤其在天剛亮的時候,尤其在學校、運動中心、運動場所附近,真的看起來非常的驚心膽跳。」

另外一個引發高度共鳴的經驗是騎樓。鄭泰克說,「台灣有特殊的氣候跟環境,所以我們都有騎樓,騎樓真的是高高低低,常常看到坐著輪椅的長者,有人外傭推到這邊呢沒有辦法下去,」必須推出到人行道上走一走,才能再回到騎樓內,真的很辛苦。

不但如此,鄭泰克說,「我自己碰到,就是騎樓地板所鋪的材質不一樣,有的鋪得很滑,真的是很危險,這就表示我們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鄭泰克並表示,台灣的老屋特別多,許多老屋沒有電梯,對長者來講有些人就乾脆不出門,但這樣對長者要維持健康生活,其實有很大負面的影響。

<cite>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江南志(左起)、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林建元、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徐燕興、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cite>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江南志(左起)、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林建元、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徐燕興、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

台灣人壽在論壇上也公布跟網路溫度計合作的高齡友善調查,四大指標僅勉強及格,其中,行動無礙62分、居住友善62.6分、生活照顧66.7分、交通暢行68.3分,受訪者對政府各項減少銀髮交通事故傷亡的措施,滿意度平均58.6分,等於打了不及格,調查結果正好跟鄭泰克講述的長者過馬路好危險相互呼應。

銀髮族行不安全 租屋也被年齡歧視

除了長者的交通事故讓民眾痛得有感之外,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也顯示,銀髮族租屋的容易程度僅52.6分,代表民眾感受到高齡者租屋大不易。

新北市政府副市長朱惕之致詞時表示,從明天開始,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抽中社會住宅者,未來入住後可以住到終老,「讓長者減少搬家,能健康、快樂、安全、安穩地在原來環境裡面,這件事情我們要持續努力。」

朱惕之也呼應鄭泰克談話指出,新北市過去十幾年來不斷做騎樓與人行環境的改善,已經改善140公里左右的騎樓長度,這幾年推完後還有很多循環要改善的地方,雖然過程遇到相當多困難,但政府不能有困難就不做,因為這是民眾需要的。

<cite>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cite>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

朱惕之說,新北市政府結合國小、國中,要打造安全的通學環境。新北的都市計畫道路可能12米或15米,同時要有人行道、汽車停放,還要讓汽機車與民眾通行,「道路內能容納那麼多交通容量嗎?我們去溝通學校讓圍牆與校地退縮,創造更大的人行空間。」他印象中已改善58所學校周邊環境,會持續推動。

2023高齡友善調查針對銀髮養生村議題也作了分析,個人或長輩已入住養生村,以及未來願意入住養生村的民眾,合計54.9%、超過一半;另外,如果有保險商品可跟銀髮養生村合作,複選之下,保費可抵減入住費(58.0%)、住宿費有折扣(52.8%)、優先入住資格(50.5%)等機制,都獲得逾半受訪者偏好。

高齡化趨勢 壽險業者可當健康與養老整合專家

台灣人壽資深副總暨策略長葉栢宏表示,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帶來的影響為活得老、病得久、沒人顧,壽險業者可以扮演的角色,非僅高齡保險商品的創新,「我們也希望成為健康跟養老的整合專家,結合保險商品來延伸服務,並且打造五星級的服務,讓保戶省心、安心、開心,保戶的家人可以放心、舒心。」

葉栢宏指出,台灣有很多獨居老人,也有兩位老人住一起的老老相顧情況,2023高齡友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如果保單能夠提供養生村的服務,應該是大家期待的。他認為壽險業者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可分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兩個部分。

<cite>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cite>
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18日出席台灣人壽2023「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柯承惠攝)

居家養老的情境可能是,子女會關心父母的健康數據,另外,老人不管獨居或老老相顧,可能有生活起居上的風險,比如忘記關瓦斯或跌倒了沒人知道。生活上可能會需要,比如燈泡壞了需要修理、過年過節需要大掃除等等;甚至三餐,自己準備一般都會吃得簡單,營養上面也許也會是問題。

針對上述需求,可以提供服務的廠商很多,「壽險業者應該可以做整合的角色,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還有品質的把關,並且藉由議價的能力,提供給保戶更實惠的服務,讓保戶可以省心、省力與省錢。」

機構養老的話,葉栢宏說,壽險業者提供的保單,多數保障期間都非常久,此與養生村屬於非常長期的經營,特色不謀而合。壽險業者設計的保單,可以給保戶不管是在養生村的保證金,或是支應入住養生村月費的財源補助。

另外,壽險業為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提供有關服務或是經營養生村,應該會有更穩健的效果。所以壽險業者可以扮演的角色,「我們可以來建置,甚至於是經營,來提供給保戶好的生活服務,並且給他好的醫護支持,讓保戶可以住得健康、住得安心。」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