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分泌權威告訴你:這四個行為會提高甲狀腺結節發生率

endocrine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的某一部分不正常的增生,長大到某一程度向皮膚外突出,因此會出現患處突出的現象。

當檢查甲狀腺長了結節時該怎麼辦?除了脖子外觀可能變粗外,這項病症有沒有致命的危險?會不會變化成惡性腫瘤呢?台灣內分泌科權威、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黃天祥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直言「環境、遺傳因素影響罹患率」。

黃天祥醫師表示,研究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發生仍有地域性。環境中有些物質會使甲狀腺結節發生的機率變大,像是水質不好、水中含有腐植酸的地方,例如苗栗、宜蘭及烏腳病流行的地區,居民罹患甲狀腺結節的比率較高;飲食中含碘高的食物吃很多的地方也是,例如:北海道盛產海帶,居民幾乎每餐都吃,所以罹患甲狀腺結節腫的機率也高;樹薯中含有一種硫氰化物(SCN)的成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也較易造成甲狀腺結節或腫大;另外,香菸或某些化學物質中也含有SCN成份,所以老菸槍也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結節。

此外,甲狀腺結節與遺傳有關,原因不明,不過研究發現,父母或家人曾罹患甲狀腺結節的家族史者,罹患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甲狀腺結節有良惡之分
甲狀腺結節大部分是甲狀腺瘤,因為患處組織中的細胞增生速度快,所以會出現一個突出的結節。如果不斷增生的甲狀腺細胞是癌細胞,則屬於惡性的甲狀腺癌,依不同的細胞分化,可分成甲狀腺乳突癌、濾泡癌、未分化癌、髓質癌等;但甲狀腺癌發生的比率並不高,在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中,比例不到5%。

一聽到甲狀腺癌,很多患者源於對癌症的恐懼,往往會以為罹患了不治之症而情緒失控。事實上,與其他癌症不太相同的是,高達80%的甲狀腺癌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要治癒並不困難。

endocrine
甲狀腺位於喉結下方兩側。

治療 以追蹤及開刀為主
甲狀腺結節若放任不管,患處有可能逐漸變大,原本只有1顆結節者,也可能變成多顆。不過一般而言,甲狀腺結節大多長得很慢,有些甚至根本不長大,有些則是患處內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血塊被其他組織吸收,結節而變小,之後有可能再慢慢長大。因此,只要患處不是很大,治療仍以追蹤檢查為主,因為除了開刀切除之外,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約半年到1年追蹤檢查1次,看患處的大小變化、外觀及超音波檢查等,如果追蹤3至5年後患處都沒有什麼改變,則可以暫停,萬一日後又持續變大或出現症狀,再就醫檢查。

約2成患者術後仍復發
但如果患處一直變大、或壓迫症狀明顯,則可開刀切除,其他治療方法如酒精注射(因為會疼痛,所以很少人做)、雷射使細胞壞死等,但一般並不建議使用。開刀切除後,約有20%的患者可能復發,所以仍要持續追蹤檢查。

也有人用甲狀腺素,來抑制腦垂腺分泌刺激甲狀腺生長的甲促素,但只有20%的患者有效,且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影響正常心臟功能等,所以一般不太使用。但如果患者不想開刀,也可以試用6個月,看是否有效。

延伸閱讀:甲狀腺結節 要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