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國際之先 海草床擬納藍碳碳權

海洋藍碳在我國淨零戰略的自然碳匯中扮演關鍵角色,環境部日前公告本土紅樹林及海草床藍碳減量方法學,將紅樹林植林碳匯與海草床海洋碳匯納入藍碳碳匯量計算範圍,其中,海草復育藍碳更是創世界之先,相關減量方法仍待環境部審議確認。

為推動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透過自然碳匯的負碳技術是抵減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球海洋生物所捕獲和吸存的碳中,至少有一半是儲存於海岸濕地或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中;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是現行較嚴格的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目前CDM有「劣化紅樹林棲地的造林與植林」方法學,但專業且複雜,台灣難以直接複製,因此農業部與海委會自訂一套紅樹林棲地植林碳匯效益評估方法,並創國際之先,推出海草床棲地復育與減量方法學。

環境部16日公告「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將兩者納入我國海洋藍碳碳匯量計算準據,以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及碳權認證。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原音)那環境部目前依照作業的規定,將這樣的一個方法學公布,來徵求各界意見,那在這樣的一個方法學裡面可以看得到包含紅樹林、包含海草床等等,那有些方法的確國際上目前也正在開發,那有些是我們自己先做這樣的一個規劃,那我們歡迎各界給我們意見,我們也會後續再以公開的方式來召開審查會,讓這樣的一個測量方法更加完備。』

黃偉鳴指出,相對於其他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方法,自然碳匯執行的時間最久、最辛苦,計畫可分期執行、申請減量額度,也就是俗稱的碳權,通常為期20年;以植林為例,必須等待幾年再進行檢視,包括測量樹幹大小、粗細、增加多少重量,還須經第三方機構驗證,才能取得碳權。

黃偉鳴強調,藍碳減量方法學公告期15天,將蒐集各方意見,再召開專案小組審查會,之後再送審議會核定,核定後便可公告,將藍碳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方法清單;環境部這兩週已陸續開會審查,將森林經營管理改善與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納入碳匯減量方法,下一步則將討論藍碳。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碳匯認定不限造林 既有森林經營改善也納入
解決產業碳焦慮 氣候署北中南3場專案實體輔導
碳費費率未能於第一季公布 審議會要求提出逐期調整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