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博士為何甘願走鋼索?

他們選擇西進 背後藏著無數心酸

惠台政策和管中閔事件,讓兩岸政府隔空交戰,赴陸教書成了禁忌話題。但令人好奇的是,卻有更多台灣博士甘願踩著紅線在鋼索上求生,接連赴大陸發展,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遠見》總結台灣教授出走的五種類型,並詳細報導八個個案的心聲。從他們的告白中,體現了台灣高教制度與現況,為何留不住博士們的心。

何以數以千計的台灣教師,前仆後繼地西進?「理由很單純,很多博士只想找一份正職,終結流浪命運!」目前任職福建工程學院(下稱福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陸續引薦數十位台灣老師前往大陸任教的潘正祥,一針見血地點出。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4000名博士畢業生,但大學退休教師不到1000人,企業所需的博士也只約1300人,等於一年約有2000個博士找不到出路。再加上少子化,台灣不少大學已自身難保,博士出路愈來愈窄。

原因1〉廉價新科博士 急欲終結流浪 

狀況還愈來愈嚴重。幾年前不少博士還找得到博士後研究的職位,但近來不要說找不到教職,連博士後職位也找不到。

在福工土木工程學院施工教研室擔任副教授的連立川就深有同感。

初次見面時,他正在課堂上教授「工程英文」,風趣、不呆板的教學風格,深受同學喜歡。「這堂課是我幫我太太代課的!」他連忙解釋,幾年前他和太太一起到大陸教書,最近太太回台灣待產,等孩子出生、安頓好,會再過來大陸。

一問起什麼原因讓他攜家帶眷的離開台灣,連立川壓抑已久的苦情,傾巢而出。他在2005年進入台科大營建工程所念博士,一念六年,畢業後遞了15~20封履歷,「從台灣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香港,能投的都投了,但像我這樣的土博士,只能等。」

「大陸是第一個給我機會的!」連立川表示,履歷才剛寄出去沒多久,立刻就接到通知,機票、食宿全免,還客氣地邀請他「來聊聊!」連立川二話不說,立馬飛到大陸面試。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路被封死的,不只是土博士,連洋博士也難逃。

一位在華中地區任教的台灣學術圈大老就透露,自己的兒子在日本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台灣各大學應徵,也是碰了一鼻子灰,最後才把兒子引薦到大陸學校。

「但這不是最誇張的,我認識的一個老師,拿了政府公費到海外留學後,回國也找不到工作,你看,政府連自己花錢培育的人才都無法安置,是不是很諷刺,」他忿忿地說。

在大陸拿到學位的台灣博士,處境更為尷尬。已在一所大陸大學教書的台灣人指出,他在大陸清華大學拿到博士學位,數度向台灣學術圈投石問路,卻礙於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而飽受冷眼,死心的他,只好在大陸落地生根。

原因2〉現職高教老師 尋找表演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留不住的,不僅是新科博士的心,還已陸續逼走了一批批在現職老師。

「我只想好好地做研究,但在台灣,很難!」目前在大陸高校任職的一位匿名教授說。

他表示,他念的雖是非主流的私立科大,但一路力爭上游拿到了博士,一開始順利地被母校回聘擔任老師,更當上系主任、研究所所長,一個月可有12萬~13萬的薪水。

原想幹到退休的他,卻因為學校開始招生不足,逼著老師一一到各高中職去招生,「我念博士就是要做研究的,不是當業務的,叫我情何以堪!」「我太太是國中老師,她就笑我:『看著你們這些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來中學搖尾乞憐,好像也沒高人一等。』」

後來學校成天想著如何退場、如何全身而退,還開始逼老師優退:「雖然我應該不是學校勸退的名單,但想想,這樣的環境,留著也沒意思,倒不如職缺留給更需要的同事。」

當他把履歷投遞到大陸時,心理很掙扎,遲遲按不下Enter鍵,心想:「我跑來對岸,替他們教育小孩,這對嗎?」但另一個念頭旋即揚起:「學者要的就是一個舞台,如今舞台消失,我還唱什麼戲?」

除了行政事務嚴重消磨了台灣在職教授的熱情之外,超額的授課負荷,更是壓死人才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年前來湖北經濟學院(簡稱湖北經院)任教的黃志璿,取得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商管博士,在東海、元智都任教過,但超時上課,讓他喘不過氣來,光備課就分身乏術了,更遑論要研究。

直到赴大陸任教後,他才真正有時間潛心研究。而且還在武漢找到屬於自己真正的緣分,成家又立業。

至於同樣任職於湖北經院,也當了武漢女婿的黃志偉,拿到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博士學位後,也曾在系上擔任過助理教授,但最後亦是在大陸找到了真正的舞台。

不到40歲的他,把學生當朋友看,隨性風格很受歡迎,加上外型斯文,被不少學生捧為男神。黃志偉一來到湖北經院,就獲得了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很快成為學院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峽兩岸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

另外,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大力推動年金改革,教授退休金首當其衝,平均被砍四成,過去教授退休可領8萬~9萬以上,將被砍為4萬~5萬,導致教授們不再留戀台灣。

原因3〉陸生讚譽有佳 台師成就感十足 

許多台灣老師到了大陸,也找到了難得的「成就感」。

不少大陸學生對台灣老師的評語是:「大陸的老師,多半上完課就走人,台師卻是上課下課都會與學生互動,親和力十足!」

「老師講話帶點台灣腔,還蠻可愛的,自從上了台灣老師的課,我講話也開始有台灣腔了,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台北的人啊?我連忙說是。」「不像大陸老師都照本宣科,台灣老師會分享自己通曉的一些知識,有次還講紫微斗數,讓我們聽得如痴如醉!」武漢一個台灣老師的課堂外,學生們七嘴八舌的分享。

從學生群回饋的意見中,足以見台灣老師,很被陸生埋單。

以在湖北經院市場營銷系擔任教師的吳鈺萍來說,學生們都親暱地稱呼她為「安妮」,因應課程所需,她經常帶著學生前往各地調研,還常常邀請學生一起到學校的台灣教師之家或校外教學討論專案。

「她就像我們的媽媽,常常噓寒問暖,還會煮東西給我們吃,」吳鈺萍的學生虎子說。

而在湖北經院中文系擔任副教授的劉芝慶,幽默、唱作俱佳的上課方式也備受陸生肯定,每每一開放選課就秒殺。以國學班為例,有300多人報名,經過筆試和面試,最終選出了40人:「我在台灣也兼過課,就沒這麼受歡迎。」

五大推力 讓台灣教授選擇出走

總結台灣教授出走,一共分成五種類型,《遠見》並詳細報導了八個個案的心聲。只是在兩岸敏感的此刻,多位受訪者不願曝光,只好匿名接受訪問。

第一類,本土博士終結流浪,只好去大陸。

第二類,已在職中壯年教授,為了更好的舞台,加上台灣退休金縮水,也只好去大陸。

第三類,拿到海外一流名校的洋博士,當台灣還在三級三審制的冗長聘雇過程中,早被大陸高校攔截,台灣根本搶不到人。

第四類,已從台灣退休的教授,紛紛到對岸展開第二春。

第五類,拿到大陸博士學歷或已在大陸任教,也回不了台灣,因為台灣不承認大陸的學歷與學術成果。

五大類型的博士們,就這樣一批批去了大陸。台灣真的留不住博士們的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