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未來》劉和然暢談「新北市淨零轉型3大計畫」:一群社區志工默默努力...台灣環保是「世界之光」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在《今周刊》「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專題演講。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在《今周刊》「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專題演講。


《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以「淨零宜居 智慧領航」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新北市如何透過智慧AI,與淨零結合,打造永續的新北市。

劉和然分享,他最近代表台灣、以東亞區執行委員身分到巴西聖保羅市出席「地方政府環境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世界大會,讓他感到,「台灣不只有科技、半導體,在環保永續,也做得很努力。」

「新北市需要城市觀點,又要有農村意識」,劉和然指出,新北市有板橋的四鐵共構,有像金山、萬里、石碇的農村,人情味豐富,新北市必須兼顧,才能讓新北變成有韌性的城市。

劉和然說,面對極端氣候,減緩跟調適,一直是未來城市要面對的,所以新北市以「淨零宜居 智慧領航」作為對策。

新北市3大排碳來源:住商、工業、運輸

「現在的碳排量,幾乎最大都是城市造成,農村影響沒有那麼大」,劉和然指出,對新北市而言,建築物的興建規劃管理,大概就佔了40%~60%,都市化、綠地開始變少,產生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影響層面非常廣。

「所有城市在經營,不只有政策,要有上位的概念,一定要全球思考,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地實踐、在地落實。」劉和然強調,新北市在各局處在淨零轉型扮演的角色跟功能,分成能源轉型、循環經濟、智慧運輸、韌性調適等4組,因應氣候變遷。

劉和然表示,新北市的特性是要鄉村有鄉村、要海有海、要山有山、要都會有都會,必須走的很快,若要告訴大家「怎麼做到2050淨零碳排」?就要先告訴大家,「我們的排碳從哪裡來?」

「住商、工業、運輸是3大排碳來源」,劉和然說,所以,新北市提出解方,做了80幾個行動方案,並提出2050新北市的淨零路徑跟氣候行動白皮書,清楚寫出新北市的作法,包含3個重要計畫。

實現淨零碳排 新北市3個重要計畫

提出計畫,就要嘗試去做。劉和然指出,首先,新北市政府在三重的第二行政中心,從規劃到營運,完全考量碳排,各局處業負責分擔,讓碳排減少,各局處自己想辦法,去種樹、買碳匯、碳權都可以,達成第二行政中心的碳中和。

再來,新北市在大型開發案都要導入零碳設計,從細部設計到整體計畫,從法規面全都納入碳排考量,是審查的重點。

第三,劉和然說,新北市長侯友宜當時就考量,既然2050要達到淨零碳排,能不能找一區試試看?否則大家2050年都卸任了,大家講講都不用負責?

所以新北市選擇了八里作為淨零示範區,在卸任5年後,到2030年是不是真的做的到?進行在地的實踐。

城市治理,台灣各縣市長「沒人敢偷懶,都很拚」

「倡議不是說說,而是共同完成一件事」,劉和然表示,新北市在2019年加入英國倡議的脫煤者聯盟,順利在工業脫煤,更預計要在2030年脫油,改使用天然氣,「加入脫煤者聯盟,就讓碳排減少6%」。

劉和然也提到,若不用煤、不用燃油,電力要用再生能源,除了傳統的太陽能,地熱發電也很重要,更何況,新北市跟台北市有很棒的大屯山火山區,新北市現在已經有容量1MW的地熱發電廠在金山四磺子坪,去年就開始發電,「是一個里程碑」,接下來在金山硫磺子坪,也要推出4MW的發電廠,未來將往24MW往下走。

對於AI與節能的關聯,劉和然表示,新北市用智能來管理住宅的耗能,推出節電診所到各大樓健檢,提出檢驗報告,得知哪裡耗電,然後改善提供補助;此外,新北市第二行政中心也使用「數位雙生」技術,能模擬未來碳排、評估減碳技術成效,「可以模擬,可以管理維護」,能智慧化運作。

在車輛的部份,劉和然提到,新北市預計在2030年,所有公部門的機車都改為電動機車,2035年,所有公部門汽車都改成電動汽車;在交通方面,採用智慧交通,減少交通壅塞,自然就能降低碳排。

最後,劉和然在進行對談時提到,對於城市治理,台灣的各縣市長「沒人敢偷懶,都很拚」。

他更以自己到巴西參加ICLEI的經驗指出,台灣在環保議題的努力,是世界之光。

在社區中,更有著一群環保志工,已經7、80歲,在社區裡面一直做,他不知道他背後已經幫台灣減了多少碳。

「這是台灣最可貴的地方」,劉和然強調,不僅是政府部門、企業,每個人都做了貢獻,環保議題不只是氣候議題,已經加入人本關懷,永續,就是世代公平跟世代正義,讓每一代都享有一樣好的環境。


更多今周刊文章
50歲勞保年資滿25年,老年給付可以領多少?2張表無腦看:一次領還是月領好?年金改革有什麼影響
3位台日重量級大老,只有施振榮全程用英文,台灣PC教父給日本的5個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