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未來》機器人幫點名測體溫、結合5G智慧手術...天成醫療創辦人張育美:AI應用助攻,醫療升級更有效率

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分享,當前醫療與長照領域AI應用的效益。(記者陳睿緯攝影)
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分享,當前醫療與長照領域AI應用的效益。(記者陳睿緯攝影)


「以前醫生看X光片,左肺200張、右肺200張,看到眼睛都花了。」週四(6/27)在《今周刊》主辦的2024年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上,前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主「以AI視野 打造智慧醫療大健康生態圈」為題,展示著AI在醫療領域應用上的百花齊放。他同時提到在今年10月,天成醫療還將在桃園啟用新的醫院,「這是桃園3年來第一次生出新的醫院,血液中流著AI的醫院。」

當黃仁勳高調宣示著,台灣是AI在世界發展的中心,驅動著眾多半導體、AI相關硬體企業的關注提升。另一頭,台灣多個產業也從應用出發,用AI幫助產業服務升級的發展。

就像是天成醫療體系所處的醫療領域,張育美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我們把機器人放在長照中心,它們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就會主動打招呼。」看起來,機器人似乎只是作為長者陪伴的工具。但張育美指出,「打招呼的同時機器人也在點名,看長輩是否安全到達,還可以直接做體溫測量」。

▲今年10月,天成醫療集團將在桃園推出新的AI醫院。

AI機器人簡化長照中心管理

這背後的判斷機制,是基於AI辨識能力的整合,來做到各項檢測項目的確認,這樣的AI機器人應用對於簡化長照中心的管理,幫助顯著。「用AI,增加有效管理與醫院經營,這不是開玩笑。」張育美說道。

事實上,AI作為醫師與醫院管理的有效輔助工具,可應用的面向相當多元。張育美舉例,醫生診斷時AI能協助自動產生報表,醫學影像判讀可以使用AI快速找出異常,向病人的病情說明也可以透過AI的協助,產生有助於病患與醫師溝通的內容。

「以後去AI醫院,我們有電子紙顯示器不會影響病人睡眠,檢測結果可以馬上上傳、用手機就能看,護理站有電子白板,還有AI跟5G協助的智慧手術…」張育美在台上的分享,強調簡報中的畫面不是夢想,而是即將在10月啟用的新醫院,「這也是(AI應用的)場域,我們歡迎科技公司跟我們一起合作。」

▲張育美分享,桃園市政府已透過AI應用將LDCT肺癌檢測流程大幅簡化。

韓國政府推動AI醫療不遺餘力

特別是在醫療儀器上,張育美指出韓國由於大力支持AI應用發展,「醫院買的CT(電腦斷層)設備,韓國(廠商的AI分析應用)是免費送的。」關注韓國在醫療AI上的政策推廣,張育美認為政府必須加強支持力道,「像是桃園市政府,就希望還沒有用AI的(醫院CT設備),趕快用台灣的AI方案。」

她也舉了另一個案例,「桃園的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市政府就透AI的協助,病人到醫院檢驗只需要一個QRcode。」張育美說明,有別於傳統LDCT肺癌檢測的流程,需要填寫多項資料才能確認資格,桃園市政府透過AI的應用將流程簡化,因此降低了民眾到醫院接受LDCT檢測,得面對繁瑣作業的高門檻。「我們期待未來的醫院,病患進去流程簡單、不用等待。」用AI應用驅動產業升級,張育美從醫療領域,看見台灣另一個發展的機會。


更多今周刊文章
鴻海(2317)、台泥(1101)、聯電(2303)...13檔好股下週除權息!1招神預測「填息&貼息機率」,細節就藏在這裡
0050、台積電漲這麼多,要不要賣?不甘心定期定額扣在高點...達人:大盤高時我會存股「這種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