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暨公民素養(ICCS)成果表現亮眼

教育部(七)日指出,台灣參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二0二二」與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主辦「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二0二二」分別於二0二三年十二月六日及十一月二十八日與國際同步公布評量結果,二項測驗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然而我國仍積極落實線上教學,在防疫不停學及各項教育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在疫情中表現逆勢成長,成果亮眼。

其中PISA 二0二二部分,參與國家八十一國,本次評量以「數學」為主測領域,「科學」與「閱讀」為輔測領域,我國共一百八十二校約六千名十五歲在學學生參與。施測結果,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二0一八年進步,數學表現平均五百四十七分,排名第三名(二0一八年排名第五名);閱讀素養平均五百十五分,排名第五名(二0一八年排名第十七名);科學素養平均五百三十七分,排名第四名(二0一八年排名第十名);數學、閱讀與科學的表現均優於OECD平均,為PISA評量數位化(PISA 二0一五)以來的最佳表現。

至於ICCS 二0二二部分,參與國家二十四國,主要調查學生在知識內容、情意態度及行動參與三面向之公民素養,我國共一百五十九所國中五千二百二十七位八年級學生參與。施測結果:(一)知識內容面向:在公民認知測驗上的整體平均得分為五百八十三分,高於國際平均值(五百零八分),在參與國家中排名第一名,且近九成學生屬於高標。(二)情意態度面向:對族群與性別平權、移民人權支持度國際排名均為第一名;對政府組織信任度高;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敏感度高,國際排名第一名。(三)行動參與面向:善用數位、社群媒體了解或參與政治,且依據媒體特性善加利用;在校園內能積極參與活動,且高於國際平均,提出自己對公共議題的見解,並在校園中實踐權利與責任。

教育部表示,PISA及ICCS的調查,能夠客觀地去瞭解受測國家的學生實際參與情形,值得運用調查結果來檢證台灣學生的學習狀況,本次參與受測的學生,都是經歷台灣實施一0八課綱的學生,我國一0八課綱的推動,重點即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及跨領域能力,透過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提供學生更多自我探索、多元學習及自主學習的機會,以及面對未來社會之問題解決能力,這也與PISA 二0二二國際評量測驗目的在評估學生應對社會變遷的能力,強調真實生活素養的目標一致。

此外,我國學生在本次ICCS 二0二二的表現優異,顯見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公民科強調學習探究與素養導向教學,符合國際公民教育趨勢,且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與生活經驗進行結合,讓學生從生活經驗觀察問題。

值得一提,我國在疫情期間積極實施線上教學,訂定「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參考指引」、即時盤點與備妥各校各項線上學習所需的行動載具和網路設備,讓學生居家線上學習仍能確保學生線上學習品質。

且我國自二0一七年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布建智慧校園及建置完成校園基礎網路設施,並於二0二二年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讓教學現場常態運用數位化教學模式,亦建置「教育雲數位學習入口網」等符合國際數位學習趨勢的智慧學習平台,透過公私協力支援學校線上教學所需之工具與服務。本次藉由國際評量成果之展現,可顯見台灣長期於數位教育的耕耘,有效降低疫情對於學生的衝擊,亦使得測驗結果可以如實地反映學生的良好表現。

教育部表示,本次二國際評量之施測時點適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仍有良好表現,OECD報告內更指出台灣具備韌性教育體系,教育部特別感謝第一線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付出,教育部將持續推動各項政策,落實教育資源均等、強調數位化教學、增進探究實作能力、重視多元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公民認知及素養等政策,與國際教育趨勢深度接軌,促進我國教育更具前瞻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性展能,在未來的社會中,更具競爭力與教育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