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土魠魚羹」竟是阿兜仔的料理?研究:和「這國人」有關

台灣小吃裡與「羹」類相關的料理非常多,肉羹、香菇肉羹、浮水魚羹、土魠魚羹……等,組合成包羅萬象的台灣美食。關於「羹」的小知識你知道哪些:「浮水魚羹」是誰發明的?「土魠魚羹」不是台灣小吃是阿兜仔的料理?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小吃出沒地點:全台

台灣有許多羹類料理,它既能當主角當主食單吃,也能當配角菜餚,搭配飯、麵、米粉進食。

 

「羹」料理的歷史

羹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以羹祭祀的記載。祭神的是牛的大羹,祭五帝的是羊的原始羹,都不可加調味料,因為五味是人間味;給人吃的是豬的鉶羹,要放各種調味料。鉶羹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從中原到中國南方,再隨著閩南移民來到台灣,成為大街小巷中的各種羹。台灣目前最早可見的羹文獻是《黃旺成日記》,在1914年的2月22日這天,有晚餐吃肉羹(晚食に肉羹)的文字,此後日記裡更不時出現肉羹。

 

▲羹的歷史相當悠久,從中國到台灣,再經過在地味道的改良和演變,成為生活中不能遺忘的味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肉羹以嘉義、雲林最知名

台灣早期的肉羹是直接將豬肉絲入羹烹調,隨著經濟好轉,肉羹也精緻化,食材多是瘦肉、肥豬肉、魚漿等製作,既有嚼勁又滑嫩。有的肉羹會與大白菜同煮再勾薄芡,有的則是大骨熬煮但不勾芡,前者有飽滿感,後者則較清爽。也有店家加入各種配料,如加入香菇的香菇肉羹,其中又以嘉義、雲林較為知名。

 

「浮水魚羹」的由來

雲林北港的香菇肉羹以不沾油聞名,湯頭清爽不油膩。歷史最久的是位在客運站小巷裡的東陽香菇肉羹,舊時的香菇肉羹又稱錦魯麵,取「緊嘍」的台語諧音,是客人為了趕上客運,不斷催促的聲音。此外,浮水魚羹更是不容錯過,傳聞此道小吃是由林葉愛銀於民國46 年開始販售「阿鳳浮水虱目魚羹」,將取自旗魚、虱目魚肚等鮮魚部位打成漿,捏成塊狀丟入滾水中,直到魚羹塊受熱浮起,因而有「浮水」之名,上桌時則常以香菜、薑絲及黑醋調味,清爽鮮甜。

 

▲「浮水魚羹」傳聞是由林葉愛銀於民國46 年開始販售,將取自旗魚、虱目魚肚等鮮魚部位打成漿,捏成塊狀丟入滾水中,直到魚羹塊受熱浮起,因而有「浮水」之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土魠魚羹」竟是異國料理

將裹粉酥炸的魚肉塊加入濃稠羹湯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土魠魚羹,但根據中研院副研究員鄭維中的探查,葡萄牙水手在大航海時代將此吃法傳給日本人,而受荷蘭殖民影響,當時的唐人移民也學習「阿兜仔」這麼吃魚,保留至今成為台灣特色小吃。

 

▲將裹粉酥炸的魚肉塊加入濃稠羹湯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土魠魚羹,但根據中研院研究,此道小吃的演變是受到葡萄牙人的影響。(圖片來源:樂天小高の美食之旅

 

 

來這裡逛好書

 

晨星出版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30路1號

電話:0423595820

更多食尚玩家報導
【新開店】台中唯一「滷味吃到飽自助吧」!套餐139元起,雞湯、小菜無限續
2大手搖飲0元爽喝!春陽茶事千杯免費喝,TEA TOP憑便當送茶飲
台中夜市新排隊美食!隱藏版「香Q地瓜磚」假日限定出沒,必搶限量抹茶口味
網推台北最大包涼麵!35元起佛系開吃CP值超高,整套免百元吃飽飽

本文由食尚玩家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