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米 將送進挪威「末日種子庫」備份保存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團隊本月廿五日將前進北極,帶著一七○種珍貴的台灣小米種原,送至有「末日種子庫」之稱的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進行「異地安全備份」,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記者董俞佳/攝影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記者董俞佳/攝影

這也是我國保種工作再一進階,綜整農業部資料,我國自二○○九年起,已陸續送水稻、雜糧、蔬菜等本土種原入該種子庫保種,其中雜糧以大豆最多,蔬菜則是菜豆與茄子為多。亞洲世界蔬菜中心近年也將萬餘份蔬菜種子送至該庫,做為世界作物種原備份保存之用。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為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二○○八年建立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透過全球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捐贈,截至今年已收藏四五○萬種植物種子的樣本。

研究團隊指出,小米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上占重要角色。小米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本計畫搜集、整理和處理台灣小米品系種子,確保其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所長林學詩表示,農試所在卅一年前就開始建立國家的作物種原庫,每年光電費就要花一千萬元,將種原保存在零下十八度,為的就是將重要資產保留給後代子孫。

團隊指出,小米不僅是食物來源,也是台灣文化和歷史的關鍵象徵,對於塑造「台灣認同」具重要價值與意義。總計四百多種小米,除今年的入庫任務之外,未來也將分批入庫,以確保在自然災害、疫情、戰爭或其他全球性危機中,提供安全的保護場所。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表示,全球暖化下,現有的農業品系很難應付突如其來的旱災、水災,但小米耐乾旱,抗病性又強,如今被放在全球種子庫和國際分享,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此行除了極地研究中心代表外,還包括李家維、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研究員陳述、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地科學院長許樹坤,還有台灣原住民代表等,將親自參與當地的入庫典禮。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農業部農試所表示,種子庫是各國因應氣候變遷、戰爭等因素,無法在國內有效保存種子基因的異地備份,敘利亞先前因為出現內戰,也成為第一個從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提取種子出來的國家。低溫保存下的種子至少有八十至一百年的保存期,送去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的種子乾燥程度必須在百分之七以下。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愛犬誤食異物送醫 開刀竟掏出丈夫「偷情鐵證」人妻崩潰
醫師買房直上3500萬預售屋 網見地區示警:不是一步好棋
獨/女神腰腹肉滿溢遭偷拍 爆尪為愛結紮「剪掉電燒」懷孕機率0
公開裸體渡假村內幕 男性雄風擋不住怎辦?天體營老闆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