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廢棄茶渣有新妙用 製鞋除臭效果好

還有現在越來越多發明,也和環保牽上關係,這一群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的學生,發想到往生之後所使用到的骨灰罐,可以放入大海、同時復育海洋生態,另外剛剛也有提到的茶文化,有學生發現國內每天產出的茶渣量可以達到30萬噸,所以決定為這些廢棄物找新出路,讓他們成為鞋子的一部分。

深色簡約風格,搭配球鞋鞋底造型,鞋面開幾個孔更透氣。這是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學生的畢業作品,鞋子是深色的秘密,其實是混了茶葉進去。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 梁詩珮:「茶渣這部分,好像沒有什麼人有研究過,就覺得很可惜其實茶泡過之後,還有50%的養分在裡面殘留的,如果這些天然的物質,直接就焚燒掉或是丟棄掉,其實還滿可惜的。」

台灣飲料店開滿街,每天的茶渣量很驚人。喜歡喝茶的梁詩珮發揮巧思,收集廢棄茶渣再利用,並結合近期流行的發泡鞋,研發出茶渣環保鞋。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 梁詩珮:「結合茶葉它裡面有一些成分的,殺菌除臭除溼的功效,其實是滿適合用在,這個透氣鞋子的設計上面,然後就用它的結構,跟我研究出的材質相結合,去做這個鞋子的設計。」

大多數人聽過土葬、火葬等方式,礁葬則相對陌生。謝育倫、唐駿為從台灣殯葬觀念發想,讓礁葬在地化。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 謝育倫:「老一輩可能比較難接受說,直接把混凝土跟骨灰去做混合,所以我們才用這個容器去盛裝骨灰,再把它置入到魚礁本體裡。」

礁葬的骨灰罈,利用鈦回收再利用的牡蠣殼做成。人工魚礁特別設計三腳造型,為的就是更穩固扎根海底、復育海洋生態。

北科大工設系學生 謝育倫:「發現說它(魚礁)這一個造型,它可以透過很簡單的排列,就去創造出複雜的孔洞,然後讓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可以在其中棲息。」

畢業生運用所學,結合自身創意,做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亮點 台灣茶文化體驗
強颱瑪娃逐漸逼近 預估下周一發布海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