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拜習會焦點,裴洛西訪台改「暫定」?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可能前景中,台灣成為拜登與習近平第五次雙邊對話的一大焦點議題。考量兩國正面臨的內政挑戰,美、中都不願進一步挑動緊繃關係。這次對話後,裴洛西訪台能成行?美國政界吹逆風?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8日進行了第五次的雙邊遠距對談,時間超過2小時。除了烏克蘭戰爭與廣泛的經濟影響、氣候變遷等雙邊合作領域外,台灣也是主要焦點。

有趣的是,拜習線上會議後,美國媒體《NBC》指出,裴洛西出訪亞洲行程中,現在台灣行程已改為「暫定」,後續發展有得瞧。

不過,在美、中關係低迴的時局中,這樣的雙邊領袖對談,被認為有穩定的效果。白宮表示,這能保持雙邊溝通,在兩國差異中基於共同利益一同合作。中國外交部聲明表示,中、美兩大國能負起領導責任,維護和平、促進繁榮,是國際社會的期望。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re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印太安全研究員史托克斯(Jacob Stokes)對《路透》(Reuters)表示,他認為兩人直接對話有助於緩和緊張氛圍,但雙邊關係緊張的結構性驅力仍然存在,例如裴洛西「暫定」中的台灣行。

若裴洛西訪台,中國表明將「採取行動」

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裴洛西(Nancy Pelosi)29日起出訪亞洲,可能親訪台灣。這將使她成為1997年以來,在共和黨人金瑞契(Newt Gingrich)後首位訪台的美國眾議院議長。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Flickr by Gage Skidmore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Flickr by Gage Skidmore

裴洛西訪台明確目的仍未明。但曾公開撕毀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情咨文講稿的裴洛西,長期對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及人權表現持批判態度,是位中國官媒相當戒慎的人物。

1997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及軍事實力也已不可同日而語。26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慶祝中國解放軍建軍週年的招待會中便重申,如果執意挑戰中方對台灣議題的底線,中國軍隊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雖未對裴洛西行程公開表明個人立場,但日前曾表示,美軍方領袖認為此時不宜訪台。在28日的拜習對談中,白宮並未回應雙方是否直接談及裴洛西的亞洲行。

北京的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理事長王輝耀對《華爾街日報》(WSJ)表示,目前雙邊緊張關係更添出錯的風險,可能導向更廣泛的衝突,但這次雙邊對話給了習近平與拜登在一些如台灣等敏感議題上設定底線的機會,「可以作為往後關係持續緩和的基礎。」

政治敏感時刻,習有捍衛主權的壓力

先前分析師便認為,在近期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等數名官員接連訪台的背景中,北京已在質疑美國擴大對台的支持,讓台灣尋求獨立的勢力更有抵抗北京的信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顯然會進一步強化北京這樣的看法。

在今年秋天的二十大,習近平將尋求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雖然外界多認為變數不大,但並不是零。面對黨內的質疑聲音,習近平不會想在面對台灣議題上顯得軟弱。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便表示,時逢中國政治敏感時刻,「如果習近平沒能強硬回應對中國主權的挑戰,可能會遭到批評。」

這樣的強硬回應,也可能透過軍事形式展現。葛來儀表示,例如包括空軍侵犯台灣領空,或對裴洛西班機做出干擾。

美、中各自有內政挑戰,能否成功降溫雙邊關係?

不過,展現自己能夠與美國這個重要貿易夥伴建立可合作的關係,也會是習近平的一大政治資產。再加上中國政府目前同時承受清零政策導致的社經壓力、房地產市場崩潰等挑戰,需要小心行事,避免付出過度代價。

另一方面,期中選舉在即的美國也面臨穩定本國經濟的挑戰。雙方都希望降低衝突的風險。

美國國會中較鷹派的成員認為,裴洛西應該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訪台,美方不應讓中國決定自己與台灣的互動關係。

但《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副編輯帕爾默(James Palmer)觀察,將美國眾議院議長的行程,視為美國權力強弱與否的展示,是一個危險的解讀。因為在美中關係的緊繃氛圍中,即便雙方有意攔阻,小動作也可能衍生出高度風險。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卜睿哲:若捲入美中的權力爭鬥,台灣無論如何是輸家!
國際週報》高溫熱浪頻傳,有助太陽能發電?答案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