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本飆20倍!無人機供應鏈面臨挑戰 擴大規模成關鍵

[FTNN新聞網]記者蔡昀庭/綜合報導

據《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正研究烏克蘭的國防戰術想以此借鏡,其中之一便是烏克蘭與民間企業合力打造「無人機國家隊」。然而台灣身為島國,無人機供應鏈易遭封鎖,加上人力成本高昂,難以量產平價無人機。華府智庫學者葛梅茲(Eric Gomez)指出,台灣國防產業需要擴大規模是關鍵。

無人機成國防焦點,平價量產是關鍵。(圖/Unsplash)
無人機成國防焦點,平價量產是關鍵。(圖/Unsplash)

由於中方表示不排除以武力犯台,而2022年,台灣士兵在金門擊落1架飛越軍營的中國無人機,使無人機成為焦點。從烏克蘭的情勢可知大量平價無人機作戰的重要性,其可偵查敵軍行動、空投炸藥。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表示,已擬議未來5年支出約1.75億美元(約新台幣56億元)的預算,向民間廠商採購約3200架無人機,然而數量甚少,因為根據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資料顯示,烏克蘭每月就消耗約1萬架無人機。

華府智庫學者葛梅茲(Eric Gomez)表示,烏克蘭展示衝突如何消耗大量物資。若補給出現不確定性,那台灣大量囤積並保護這些物資就顯得十分重要,並指出台灣國防產業並非不夠好,而是需要擴大規模。

據中央社報導,烏克蘭起初拒用美製無人機,因為故障頻繁且價格高昂,因此大幅依賴中製無人機。因需求攀升,烏國便發展從中國進口零件回國組裝的產業,然而台灣無法複製此做法,因為中方可能駭入台灣國軍使用的無人機,風險太高;且台灣是島國,無人機供應鏈易遭封鎖,須找方法繞過中國供應鏈,並建立大量無人機庫存。

根據德國無人機領域商業智能研究平台(DII),中國無人機龍頭大疆握有全球3/4的商用無人機市場,因產業規模大,因此能量產平價無人機。

台灣無人機大廠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指出,雲台系統(Gimbal System)是偵察無人機的核心,但台灣國內勞工成本高昂,須運往中國組裝。無人機製造商智飛科技董事長黃重生曾嘗試以澳洲製取代中國製引擎,結果成本高出20倍。但因無法保證有足夠訂單,因此多數本土供應商不願配合,5訪台北郊區1家供應商,花了數小時與老闆喝茶協商,最終才達成協議。

華府也意識到台灣迫切需要一支有能力的無人機隊。去年,五角大廈宣布了「複製者」(Replicator)計畫,旨在於2年內部署「數千套跨領域自主系統」。另外,美國國務院批准了一項價值3.6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包括約1000套無人機系統。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絕不忽視中國犯台!川普狂言「動手就轟炸北京」 吉爾默:他力挺台灣
人物/日外交官垂秀夫「親中國但不親中共」 外交生涯與台灣都有深厚關係
美國務卿布林肯賀賴清德當選 中國外交部怒喊:停止向「台獨」發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