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大陸件數下滑:北京因應思考與策略

China and Taiwan flag print screen on pawn chess with black background. Now both countries have economic and patriotic conflic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上海台灣研究所出版的《台海研究》季刊,特別著重當前兩岸關係的熱門議題,筆者非常關注。最新一期,有一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撰寫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新特徵,其中提到台灣對大陸投資「保持增高速」,因為2020年台灣政府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59.06億美元,同比增加41.51%。不過,她同時提到,投資件數475件,同比減少22.13%。對此原因,他歸因於疫情干擾與美中戰略博弈。非常特別的是,她提出諸多的因應策略,其中一項是「兩岸聯手開發東盟市場」。

對於台灣投資大陸件數下滑,柳英在文中只有短短一句話帶過,但她有分析整體原因,除了近年大陸經營環境的整體成本提升,兩岸產業彼此競爭增強與長期經濟增長動力下降等因素,最主要就是2018年下半年後的美中貿易競逐。這導致很多台商轉移至經營成本更低的地區,最受關注的就是東南亞諸多國家。其次,新冠疫情導致兩岸人員往來減少,整體經貿關係更加「雪上加霜」。在兩大較新因素的嚴重影響下,最受關注的影響是台灣電子製造業加大對大陸以外地區的投資與布局,也就是東南亞國家。原本在大陸的產能,也逐漸降低,兩岸相關供應鏈「在局部有弱化的態勢」。這是去年兩岸貿易往來仍處高度熱絡下,高科技產業最明顯發展的變化。柳英文章特別點出來,就智庫角度,非常清楚與稱職。

柳英順勢提出因應策略:「兩岸聯手開發東盟市場」,指2019年10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協議書正式生效;RCEP簽署更標誌著東南亞國家經濟整合的突破。其次,12年來大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因此台灣完全可以藉由前述高度增長的平台經營東南亞市場,而兩岸產業仍可在其中進行高度合作與「聯手開發」。請注意「聯手」這兩個字,其中充滿政治意義與想像。文章最後,她還不忘提醒台商:「在後疫情時代分享大陸內需經濟發展的紅利」。

北京官方智庫的思考與策略,非常值得高度關注。去年8月,台灣四大工商團體力推「新南向2.0」,成員提到「以大陸做為生產與出口基地的依賴性,要適度降低,尤其布局崛起中的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生產基地。」不過,工商團體因應策略跟前述北京明顯不同,他們希望是「成為西方世界可信賴的夥伴,以及歐美進入東亞、東南亞地區的橋樑。」

近幾年,台灣政府確定新南向策略。除了指去年10月至12月對新南向18國出口成長率慢慢提升(1.8%、12%、15.5%),也要開始就前述北京及台灣工商團體的策略進行因應。北京提醒「兩岸聯手開發東盟市場」,工商團體則希望擔任西方世界夥伴開發東南亞,台灣政府得即刻因應這兩條路線的歧異與未來可能衝突。

【作者 鄭明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