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30年逾1400本銷35國 法、德、捷譯本數登歐洲最多

近年來,有許多優秀的台灣文學作品拓展到海外市場,像是知名作家劉克襄、廖鴻基、吳明益、伊格言等人的作品都在捷克被翻譯並出版。

麋鹿出版社發行人瑞杰可表示,「最精彩的例子是劉克襄先生的作品《小鼯鼠的看法》,因為它是我們的第1本書,也是我們出版社成立的原因。接下來,我要提到我們主要的作者廖鴻基先生,我們正在準備他的第3本書。」

根據台灣文學館與文化部資料統計,自1990年至2022年間,共有至少1473本台灣作品外譯到超過35個國家出版。

其中以歐洲地區來說,外譯數量第1名是法國、第2名是德國、第3名則是捷克。

翻譯家白蓮娜表示,「捷克讀者很喜歡他們自己不容易接觸的環境,由於屬於內陸國家的緣故,所以他們喜歡看有關海的故事,因為就跟旅遊一樣,你看書就不用出去。」

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語言轉換是一大挑戰,由於語法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這些都相當考驗譯者功力。

白蓮娜指出,「台灣文學的語法我覺得有時候很特別,比如說翻譯夏曼·藍波安(Syaman Rapongan)的作品時,他把中文跟自己的原住民母語混在一起。還有現在很多作家會加上台語,所以要加上那個文化的背景是最難的。」

除了翻譯書籍外,還有演講、展覽和工作坊等方式促進文學交流,台灣作家也受邀出席2024年布拉格國際書展,「書」出台灣的文化價值。

作家謝子凡說:「這一次《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可以外譯成捷克文,對我來說是個滿特殊的經驗,以往很多外譯作品經常會是選擇小說或是詩歌,也許比較容易和外國讀者做連結,散文則是一個比較貼近自己的文體。」

跨越國境,透過文學,捷克讀者更全面了解台灣社會、歷史和文化精髓。台灣文學外譯捷克提升台灣文學在中歐的知名度,也讓捷克人認識台灣文學之美。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灣文學30年逾1400本銷35國 法、德、捷譯本數登歐洲最多
大馬欲在2026年建火箭發射站 政府不出資採私人融資方式
全球第6大半導體出口國 大馬盼建火箭發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