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下個珍珠港嗎

金融時報揭露北京認為美國設計戰略陷阱,誘使中國大陸入侵台灣;昨晚一位美國朋友對我抱怨,聲稱中南海此種荒誕想法不知道從何而來?我回答這位朋友,美國如此設局早有先例不足為奇,其實早在4年前,我就曾經在北京國觀智庫,以「美國在導演下次珍珠港嗎?—論戰略持久」為題,撰稿分析過此種狀況。

在該稿中舉出數個史例,說明華盛頓如此設局,誘使假想敵動手反擊,然後以受害者姿態進行社會動員,早就是有前科在案。如今觀察北京與華盛頓關係發展狀況,看來真是如此。

但是吾人要問,當前主政者是不是希望讓台灣成為下個珍珠港嗎?各位可從昨(16)日賴清德總統主持黃埔百年校慶講話字裡行間,去解讀其言外之意。假若存心要把政治矛盾曲解成國族對立,並且將文化與民族認同汙衊成政治效忠,這都是在切割歷史挑動鬥爭與流血。

讓本身淪為誘餌,配合強權戰略布局,將台灣端上戰火祭壇作為牲禮,請問這是台灣鄉親所期待的未來命運嗎?還是台灣社會所樂意接受的政治願景?將黃埔嚴肅的百載慶典,原應頌揚世紀風華,細數先賢貢獻,勉勵後人繼志承烈,但卻變成流彈四射的政治攻訐平台。原本是個能夠促進全民團結向心的政治舞台,卻被丑角級政治演員搞成讓人喟嘆之荒謬戲碼。

人類歷史長河中,強權利用特定偽造假戲惡意設局,作為找機會動用武力口實,確實是不乏先例。在歷史學家論證中,一直存在著珍珠港陰謀論說法,認為當初美國存心透過經濟封鎖與鋼鐵石油禁運,逼著日本必須拚命一搏,並且亦理解到聯合艦隊將進襲珍珠港,而不是歷史表面上所講的那麼單純,完全就是日本希望在珍珠港擊潰美國艦隊,逼迫美國循著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歷史軌跡,與其達成城下之盟接受屈辱結局;整個偷襲珍珠港發展過程,其實是華盛頓戰略家精心安排設計。

但不論如何,東京總是在整體戰略布局層面上,循著華盛頓所操弄安排的軌跡,逐步走向開啟戰端的不歸路,將雙方衝突擺在檯面,最後讓美國能夠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爆發後,找到足夠理由動員美國社會,展開對日全面戰爭。

所以究竟是華盛頓高明到能夠左右著東京決心開戰意念,抑或是東京本身雖有自主意志,但仍在華盛頓布局下走向全面戰爭,讓美國獲得全面宰制太平洋的契機,純然只是歷史巧合呢?恐怕在歷史上還有很大辯論空間。

最後讓我再重申前文中最重要的警語:「此時面對華盛頓不斷透過點名叫陣,北京是否想通美國不無可能再導演下次珍珠港事變戲碼,希望獲得在全球圍堵北京口實,透過布局讓本身扮演受害者,以便獲得展開報復行動的道德制高點。此種說法從表面上看起來顯得離奇,但若是回顧美國處理對外關係歷史經驗,就會發現此種布局挑釁,其實是隱含以強凌弱盤算,能夠順利師出有名,確實不是憑空想像杞人憂天。」

這位美國朋友被我講到難以應對,最後默然不語結束通話。但吾人要問台灣鄉親,您是否已經準備好要讓台灣變成下個珍珠港呢?(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