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投資荒漠?三大穩定管道分析 章定煊:最後綠洲「房市」恐乾涸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章定煊表示,平均地權條例即將上路,購屋應謹慎,避免套牢。(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章定煊表示,平均地權條例即將上路,購屋應謹慎,避免套牢。(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將上路,對於台灣有什麼影響?財經學者、無殼蝸牛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灣人普遍認知有三個主要的穩定投資管道,儲蓄險、月配基金、房地產,房地產目前正臨變動,最好要有常識,才不會讓自己套牢。」

儲蓄險

章定煊說明,假設保險業務告知「年利率4%」,但其實只是宣告利率,實際上會扣掉0.7~0.8%,也就是3.2~3.3%,而且至少7年以上解約才能有該報酬率,所以不少人往往比較定存後會發現,還不如放定存就好。

此外,由於近年台幣儲蓄險陸續停賣,也讓「美元、人民幣」等外幣保單興起,他指出,「外幣投資型保單,除了有利率、綁約等問題,還有匯差問題,變數更多,所以要好好想想,避免買了就套牢。」

月配基金

章定煊指出,「淨值變動+月配」才是真的報酬率,月配基金除了利率外,要特別留意淨值,最常見的賠錢狀況,就是拿到的月配、年配,實際上本金已經賠了15%甚至是30%,就是標準的撿了芝麻,掉了燒餅。

房地產

章定煊說,房地產以投資角度來說,包括「租金及房價」。正常來說,房價飆漲,房租也應該隨之飆漲,台灣與他國不同的地方,就是租金經常與房價脫鉤,然而大家還是一頭熱投入,主要是台灣人普遍認為房地產有「保值」以及「成長機會」,對許多人來說,堪稱「投資荒漠中的一處綠洲」。

但要留意的是,目前房市現況,《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上路,市場提前反應,約今年房市交易量明顯急縮,許多炒作區域「預售屋」明顯瀕死,但多數建商財務都處在高槓桿操作,在土地、原物料上漲下,賠售不如跑路,自然不願意降價。

章定煊認為,「投資客退場,往日交易繁榮盛況,已經很難回來,房價或許不會有崩跌情況,但暴漲的狀況很難回來,短期內建議不要隨意購屋,尤其是明顯炒作過度,沒有機能的重劃區。」

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建商打死不降價!政府打炒房失效?章定煊曝實情:財務槓桿玩太大
誰當總統有利房市?這次侯友宜不是第三了 中信市調:柯文哲第一
房子賣不動!全台房仲6559家逆勢創高 住商機構:大者恆大、強者恆強
獨家/早預言#MeToo連環爆!下一個是誰?江柏樂:9~11月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