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棋王、孫道存皆因1癌症過世,泌尿科醫籲:50歲以上熟男要定期篩檢PSA

急尿、頻尿、夜尿,或是尿尿流速變慢、尿不乾淨滴滴答答,甚至想尿卻尿不出來、血尿,都是攝護腺癌及攝護腺肥大患者常見的症狀;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合併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

 

也有許多人認為,攝護腺癌是一種溫和的癌症,致命風險並不高,絕對不能因此忽略了,像是台灣棋王吳貴臨以及孫芸芸的父親孫道存,都是因為攝護腺癌而病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指出,台灣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雖然說早期發現的5年存活率幾乎是100%,不過,一旦讓癌細胞轉移,5年存活率瞬間降至4成不到。

 

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攝護腺癌是國人男性第6大癌症,共新增7178人;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為國人癌症死因第5位,隨著國人老年人口增加及飲食習慣改變,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顯見攝護腺癌已成國人男性常見的泌尿道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除了年齡因素,家族遺傳及基因是最大的罹癌原因,15%具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攝護腺癌與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很類似,國人對於攝護腺癌的警覺性不夠,往往忽略了身體發出的信號,導致有將近6成的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更有3成以上患者初次檢查時已經有轉移了。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表示,甚至有為數不少的男性自尊心很強,對於急尿、頻尿,或是尿尿流速變慢、尿不乾淨滴滴答答等困擾,寧願穿尿布來解決,或是關在家中不外出社交,也不願意到醫院檢查,再加上衛教宣傳不夠多,以至於攝護腺癌篩檢率不如其他癌症高。

 

癌細胞骨轉移占75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無症狀,除非腫瘤體積太大壓迫到尿道,才會出現與攝護腺肥大相似的泌尿功能障礙,若是癌細胞轉移輸精管、尿道或膀胱,可能發生血尿、血精、不舉。當發生骨轉移,患者會感覺骨頭疼痛、腰酸背痛,臨床上,少數患者

 

歐宴泉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移最多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到有些患者是因為發生骨折就醫,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之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

 

治療選擇多元化

早期攝護腺癌不一定需要手術,可積極追蹤PSA癌症指數,有較高癌症轉移風險者,可接受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根治手術;當病程進入中晚期,必須搭配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加上荷爾蒙治療,目前也有免疫療法、鐳223放射治療等選擇。

 

臺北榮總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指出,對於已經轉移的患者,根據標準治療指引,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地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濃度;但若當癌細胞產生抗藥性且睪固酮濃度低至<50ng/dL,而且癌細胞仍持續增長的患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不僅治療難度提高,死亡率也隨之增加。

 

對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可採用PARP抑制劑來治療,除了可以讓腫瘤終縮小,改善不適症狀外,副作用也比較少。PARP抑制劑是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根據臨床上觀察,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荷爾蒙療法使用,皆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讓患者能夠維持生活品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解尿慢...醫公布「攝護腺肥大6症狀」!尿不出來恐腎衰竭了 日喝2000cc的水逆轉
·頻尿、夜尿、解尿不順,攝護腺癌惹禍,用這方法治療不會影響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