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30分22秒1人確診大腸癌 中秋少吃烤肉「腸」保安康

大腸癌連續14年蟬聯我國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大腸癌是吃出來的癌症:中秋節將至,台灣風行中秋烤肉,然而燒烤食物有致癌風險,少吃燒烤才能腸保安康。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表示,大腸直腸癌已經連續14年位居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大腸直腸癌也是我國癌症死亡率第3名的癌症。根據國健署民國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7,302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確診大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

中秋大啖烤肉小心吃出問題 「二多二少」才是腸保安康飲食之道

俗話說「病從口入」,大腸直腸癌尤其與飲食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則提醒民眾,飲食掌握「二多二少」原則,才能「腸」相廝守:

● 多蔬果: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

● 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中秋連假期間,茶餘飯後散步兼賞月,不僅能運動消耗熱量及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還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約1.33兩)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約2.66兩)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少燒烤: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指出,在高溫下燒烤的肉片或產生的肉汁,滴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附著在食物表面,民眾大啖烤肉時,也一併吃下致癌物質。因此為了健康應盡量減少燒烤食物的攝取,然而中秋烤肉是國人一大樂趣,隨著中秋節(9/10)腳步靠近,不少人摩拳擦掌準備烤肉趴,國健署提醒民眾烤肉掌握4項原則「少醬料、少奶油、去肉皮、去焦黑」等技巧,兼顧美味與健康。

(多吃蔬果可保腸道健康。圖片來源:Pexels)

勿輕忽大腸直腸癌3大自覺症狀

「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表示。由於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大腸直腸癌3大『自覺症狀』:腹脹腹痛、血便帶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下腹瀉一下便秘),民眾有這些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檢查。除了3大自覺症狀,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也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另一個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方式是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族群,目前政府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在民眾還沒有出現臨床病兆前,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從糞便中是否有血,找出可能腸道病變或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及早治療。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詢問辦理。

楊純豪說,大腸直腸癌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效果非常好,但受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這2年臨床門診發現早期新確診個案數明顯減少,推測未來幾年晚期確診的患者比例恐因篩檢人數下降而上升。

糞便潛血檢查不需飲食限制,簡單方便,檢查結果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之切除。本土研究指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者,平均每2人有1人有瘜肉、每20人有1人罹患大腸癌,比一般族群罹患大腸癌風險高20至30倍。因此,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不要怕麻煩,應定期接受篩檢。

延伸閱讀:

便秘?腹瀉?是痔瘡還是大腸癌?4 大重點,不再糾結警訊

益生菌功效、怎麼吃最好?專家公開益生菌挑選4重點

疫情不敢上醫院?四癌篩檢人數銳減,恐讓癌症演變晚期才發現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