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治溪史上頭一遭!拆護岸回復緩坡 種瓜坑野溪復育成為典範

箭頭所指之處即是被拆除的護岸,遇大雨時溪水可自然從緩坡溢流。   唐復年/攝
箭頭所指之處即是被拆除的護岸,遇大雨時溪水可自然從緩坡溢流。 唐復年/攝

[Newtalk新聞] 中興大學教授許秋容與澳洲籍丈夫彼得在南投縣國姓鄉種瓜坑野溪畔花了上千萬元買地,發現野溪兩側水泥護岸高逾4公尺,溪床上短短200公尺就有9道固床工,讓水中生物難以越過,兩人努力說服縣府及農村水保署的前身水保局官員,接續完成相關改造工程,今(28)日由農村水保署與許秋容簽訂韌性坡地補助意願書,促進自然碳匯,共同齊心為環境永續努力。

農業部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長李鎮洋指出,「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是農村水保署與地主許秋容、Peter Chesson老師共同啟動台灣治溪史上難得的工程,首度以「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精神為本,取代過往採既有護岸及固床工改善重建的思維,將護岸改以緩坡及溢淹區概念,在安全無虞前提下,盡可能恢復溪流自然狀態。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許秋容與同是生態學者的澳洲籍丈夫彼得2018年在南投縣國姓鄉北山村種瓜坑野溪畔買了間農舍,發現這裡的生態環境被諸多水利工程破壞殆盡,夫婦倆努力與南投縣政府、水土保局及在地居民溝通,並且請求縣府暫停支流工程,同時也積極找資料、參考國外文獻,希望以更友善方式復育河川。

他們向水保局南投分局提出「去除種瓜坑野溪水泥高牆,營造友善生態環境計畫」,經過多次會議,終於拆除部分水泥護岸。後來獲悉有鄰地打算出售做露營區,索性拿出退休金來買地。種瓜坑野溪河川復育計畫最後真的將近200公尺長、高4公尺的護岸移除了,改以友善環境的緩坡連接,逐漸讓生態回復原貌。

農村水保署長李鎮洋署長表示,為達成農業部門2040淨零排放目標,署裡已提出韌性坡地補助方案,緩衝綠帶撫育、棲地友善措施及水砂溢淹區等3項補助,積極推動私有地地主或實耕者主動營造工程周邊緩衝綠帶,許秋容老師的案子就是最佳範例。

這項補助方案,補助緩衝綠帶種植後的撫育(第2~6年補助每公頃6萬元/年)及管理(第7~20年補助每公頃2萬元/年)費用;另公有地亦已訂定相關辦法,讓企業團體能以捐款方式參與,公私齊力擴展植樹量能。此外,期望集水區保育治理對策,除工程手段外,亦考量自然環境調適策略,整體提升山坡地環境韌性、降低災害風險、並營造生物棲地,達成藏水、保土等效益。

李鎮洋期許,「種瓜坑野溪復育」成為典範案例,啟發引領台灣其他地區共同投入,讓河溪整治能兼顧防災與生態,達到人與自然共好的願景。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全台海拔最高聖誕樹 30日點亮大梨山
台中通APP結合野餐日推廣 毛孩家長直呼:超實用!

農村水保署長李鎮洋(中)見證下,南投分署與許秋容老師(右一)簽訂韌性坡地補助意願書。   唐復年/攝
農村水保署長李鎮洋(中)見證下,南投分署與許秋容老師(右一)簽訂韌性坡地補助意願書。 唐復年/攝
與會來賓一同落鏟,象徵復育的開始。   唐復年/攝
與會來賓一同落鏟,象徵復育的開始。 唐復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