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山羌等8種保育動物 確定降為一般類

林務局今天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討論包含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經討論,台灣獼猴及山羌等8種野生動物,確定調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央社/資料照片)

林務局晚間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會後記者會,宣布將調整野生動物的保育等級,其中從保育類野生動物調整為一般類的有8種,包含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短肢攀蜥及大田鷸。

而從一般類野生動物調整為保育類動物的則有17種,包含台灣朱雀、白耳畫眉、黑頭文鳥、冠羽畫眉、草花蛇、黑尾鷸、紅腹濱鷸等。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根據去年6月時哺乳動物專家群所做的評估建議,以台灣獼猴的現況,可以改列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不至於對族群有重大衝擊,但即便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不代表這物種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林華慶表示,野生動物保育等級調整,是討論野生動物野外族群狀況、分布及族群趨勢等應該用什麼強度來保護。過去半年,外界認為台灣獼猴造成農業損害是調整保育等級的原因,但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的調整並不是為了解決台灣獼猴造成的農損問題,調整保育等級跟解決農損是兩回事。

林華慶也強調,今天會議也做成決議,林務局將同步啟動監測計畫,觀察這些從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的物種,在保育等級調整之後是否會對族群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