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苗排序恐釀破口?借鏡紐約經驗:先降死亡風險、再談社會機能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疫情近月餘,由於一開始國內疫苗數量有限,「誰先施打」出現爭議,包含台北市爆發好心肝診所私自為千餘名義工施打疫苗,以及行政院顧問丁怡銘已打疫苗等事件,都成為朝野爭論焦點。看在久居紐約十多年的台灣人眼裡,若借鏡美國經驗,認為第一線醫療人員和長照機構住客與工作人員必須優先施打,在台灣,醫院與長照機構的看護、社福移工最可能成為被忽略的「破口」,不可不慎。

在紐約求學與工作十多年的Walter受訪時指出,紐約州自去年底起約分為4個階段,由於疫情曾經很嚴重,像在療養院等長照機構因染疫造成上萬人死亡,因此當去年底首波疫苗施打時,第1階段即包含「直接照顧病患的醫療人員、長照機構(療養院)的住客與工作人員」(healthcare workers, long-term care facility workers, most at-risk long-term care facility patients)。

20210610-好心肝服務中心。(柯承惠攝)
20210610-好心肝服務中心。(柯承惠攝)

台北市爆發好心肝診所私自為千餘名義工施打疫苗。(資料照,柯承惠攝)

Walter:紐約州第1階段即包含長照機構住客與工作人員

Walter指出,對比美台情境,在台灣有許多外籍社福移工在醫院和療養院,或甚至在家裡照顧長輩,他們與年長或重病者長時間相處,若染疫則可能造成重症,如北市士林區的長照機構近日即爆發47例確診、3人死亡的情況,但台灣政府是否也將他們與本國籍的醫護人士納入優先施打疫苗順序?同時,是否會有台灣人不滿「為什麼台灣人還沒打,外籍移工先打?」再者,偷跑的非法移工是否會擔心被抓而成為沒有施打疫苗的防疫漏洞?

其次,疫苗施打的第2階段才是第1線人員(first responders),包含警察、消防人員,國民兵等,類似台灣的國軍化學兵協助消毒,再來是學校、托兒所老師,以及所有醫療院所的工作人員,以及常跟公眾接觸、無法在家工作職業的人員,如稅務戶政機關公務員,或甚至監獄與收容所裡有群聚樣態的工作人員與收容者。然後才是有慢性病、癌症、嚴重病症的患者。

20210608-各科技廠8日以遊覽車將移工送至竹科篩檢站採檢。(顏麟宇攝)
20210608-各科技廠8日以遊覽車將移工送至竹科篩檢站採檢。(顏麟宇攝)

在紐約求學與工作十多年的Walter指出,台灣有許多外籍社福移工在醫院和療養院,或甚至在家裡照顧長輩,他們與年長或重病者長時間相處,若染疫則可能造成重症。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Walter表示,由此可以看出,若以紐約州為例,施打疫苗的順序是先考慮若染疫的致死率,因此當然以年長與老病者優先,以及怕傳染給他們的醫療人員,再來才是可能相對年輕力壯的第一線工作者,後者的考量才比較在維持社會基本運作機能上。

「要做的應該是困難的決定,而非受歡迎的決定」

至於若以年齡線畫分,則是要到第3階段,才包含65歲以上,或65歲以下但有高風險併發症情況的長者,然後第4階段起一些服務業人員也陸續算入,最後才是健康的成人以及開放到12歲以上可施打。

20210615-台灣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各地疫苗接種站15日同步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圖為台北市萬芳醫院接種站民眾等待施打疫苗。(柯承惠攝)
20210615-台灣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各地疫苗接種站15日同步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圖為台北市萬芳醫院接種站民眾等待施打疫苗。(柯承惠攝)

在紐約求學與工作十多年的Walter指出,以紐約州為例,施打疫苗的順序是先考慮若染疫的致死率,因此當然以年長與老病者優先。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要做的應該是困難的決定,而非受歡迎的決定」,Walter指出,若以台灣的情境,纏綿病榻的長照機構裡的老人、照護者,或醫療人員,他們的聲量絕對比會在外頭走動的鄰里長,基層民代來得低,但偏偏是前者在遇上染疫時,最容易轉成重症或甚至失去性命,但台灣卻在討論「哪些哪些人也很辛苦」,這樣反而有失焦的嫌疑。

Walter:台灣不要重蹈覆轍

Walter分析,疫苗施打上等同分為先降低死亡風險、再維持社會基本機能,等到疫苗須優先施打者打得差不多之後,最近像美國的情況則是開始推廣「如何讓還沒打疫苗的人也願意來打」,因此出現了類似「青銀共伴」的獎勵機制,如果1位年輕人帶著1位長輩,也可以即早施打。他認為,特別是長照機構先前在美國出現了很嚴重的群體感染,台灣應該要特別留意,而不要重蹈覆轍。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不只捐500萬BNT!台積電「5善舉」被讚爆:不愧是護國神山
相關報導》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疫苗施打順序:孕婦入列,可施打到65歲以上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