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好運氣 總有用完的一天

過去一年來一直是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5月中旬起突然新冠疫情爆發,本土社區感染病例激增,台北市和新北市率先進入三級警戒,其它縣市也在密切關注變化。台灣疫情大翻轉,說明了病毒無國界,防疫不能只靠運氣好。

2300萬人口的台灣疫情緊張,15日新增207例,累計全台確診者只有1682例。反觀人口1000萬的洛杉磯縣疫情已大為緩和,餐館商場人潮不斷,16日新增確診仍有306例,累計確診者已達123萬7235人。兩地相比,台灣的疫情只是九牛一毛。但17日北台灣多處車站和公共場所宛如空城,而部分超市賣場出現物資搶購現象,一年前在南加州出現的場景,沒想到在台灣重現。

台灣過去一年多的防疫成效,讓全球刮目相看,不少定居美國的台灣僑民,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前後,舉家遷回台灣工作和求學,享受逛街購物、上館子,出門不必戴口罩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沒有染疫的心理恐懼折磨。

台灣先前的防疫優勢,首先是經歷過SARS病毒肆虐,多數人對傳染病有切身之痛,防疫警覺性與配合度都較歐美國家高。其次,台灣是海島地形,把病毒阻絕於境外,相較於有陸路口岸的國家,只要守住進出國門的機場旅客,防止外來病毒傳入台灣本土,就不會形成社區感染。第三是過去幾次群聚感染,都控制得宜,沒有擴大傷害。

但目前看來,從機場延伸到社區的防疫戰線,顯然在某些環節出現破口,而且還有很多案例查不出感染源。最大的漏洞在於旅客入境後,台灣政府並未要求作病毒篩檢,隔離滿14天後即可出關。而航空公司機組員入境後,居家檢疫放寬到只要三天,再加上「自主管理」11天。

其次,新的變種病毒,從今年開始加速在全球散布,它的傳染力和重病率,都是原型新冠病毒的數倍。去年台灣疫情平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變種病毒尚未攻進台灣,但5月這一波疫情爆發,以英國變種病毒為主,加上少量的印度變種,來勢洶洶。

第三,台灣人口居住密度相對較高,傳統市場商店和大賣場並未限制客容量,都會區使用大眾運輸工具頻繁,變種病毒較易擴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是疫苗獲得和施打比率都不及格。台灣政府由於某些人為原因,錯失了若干提前取得疫苗的機會,而目前唯一能取得的少數AZ疫苗,部分民眾和醫護人員卻有疑慮。於是形成了想要的疫苗買不到,到手的疫苗,大家不願意打的怪現象。

病毒篩檢和隔離傳染源,必須加強執行,但終究只是治標而非治本。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疫苗,打了總比不打好,而且重病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下降。如果台灣不加速取得疫苗,疫情控制很難釜底抽薪。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蓋茲為慈善自願辭微軟董事?傳是與員工鬧緋聞
CDC鬆綁口罩/公布數據:輝瑞、莫德納 保護力94%
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病 研究:劑量高低影響差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