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未來 就是人類的未來

第三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台北場11月19日在圓山大飯店舉行,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左11)、台灣宗教聯合會創辦人兼執行長釋法藏法師(右9)、世界宗教和平論壇秘書長史珮玉(左3)、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左9)、全國宗教聯合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武獻(右11)、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右7)、再豐國際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炯明(左7)及世鑫粉末混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旻賜(左2)等人出席論壇。(鄧博仁攝)
第三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台北場11月19日在圓山大飯店舉行,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左11)、台灣宗教聯合會創辦人兼執行長釋法藏法師(右9)、世界宗教和平論壇秘書長史珮玉(左3)、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左9)、全國宗教聯合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武獻(右11)、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右7)、再豐國際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炯明(左7)及世鑫粉末混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旻賜(左2)等人出席論壇。(鄧博仁攝)
第三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台北場與談人: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左2)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右2)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右1)及前環保署長魏國彥(左1)合影留念。 (鄧博仁攝)
第三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台北場與談人: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左2)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右2)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右1)及前環保署長魏國彥(左1)合影留念。 (鄧博仁攝)
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鄧博仁攝)
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鄧博仁攝)
台灣宗教聯合會創會執行長釋法藏法師。(鄧博仁攝)
台灣宗教聯合會創會執行長釋法藏法師。(鄧博仁攝)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 (鄧博仁攝)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 (鄧博仁攝)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鄧博仁攝)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鄧博仁攝)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 (鄧博仁攝)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 (鄧博仁攝)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鄧博仁攝)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鄧博仁攝)

百年大疫才剛落幕,俄烏戰爭遲遲見不到終點,中東以哈衝突又起,「第3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11月19日在圓山大飯店登場,此次論壇以「台灣多元宗教力-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天人大道」為主題,指出宗教引導的世界和平是眾所期盼的基本生活權利;而台灣在宗教上的包容力量,最適合扮演影響與轉化中華文明、東亞文明、全球文明的角色。

本次「第3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活動」由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主辦,宣捷細胞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再豐國際開發有限公司、天佛寺-真悟之家動力學真靈學院、財團法人全國宗教聯合發展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宗教聯合會合辦,《中國時報》協辦。

上午場/多元和平宗教力

人類最偉大資產

中華民國最強護國力量

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

「宗教和平才能帶來世界和平!」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表示,台灣多元宗教力,也就是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天人大道,是台灣中華民國最強大的「護國力」,是東亞文明最堅實的「核心力」,是人類未來最豐沛的「價值力」,是全球文明最中道的「驅動力」。

蔡八來是全球趨勢大師,他以台灣為中心、為主體、為起點,從歷史、人文及未來,敘述新世界、新中心、新起點的人類生命圖像,並期許台灣化邊陲為中心,因為台灣處於海洋文明與陸地文明交會之處;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之地,所產生的平民社會、生活方式與多元文化,可以發展成數千年來中華文化追求的王道之地。他也提出以台灣夢連結中國大陸夢、創造亞太夢;台灣夢即是華人夢、世界夢。

蔡八來說,從地緣政治、經濟學和人文地理學來看,台灣在全球化、智慧化、生命化、永續化、共同體化的新世界發展過程中,因緣際會有此成就,台灣應以「新中心、新起點」為主體戰略論述,來整合創新世界。

「一個為所有生命的號召,像巨人勇者無懼般的宣告!」蔡八來說,國學大師錢穆生命最後的開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理想一定能夠帶領人類前進21世紀」。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的島嶼是眾神的新故鄉,文明新國度,是護世神國,是護世神島,台灣的宗教現象是人類集大成,由包容多元所形成的。這樣的人文景觀是全人類絕無僅有的生活文化現象跟社會文化現象。

蔡八來認為,東西方世界的知識體系有本質上的不同:西方世界後來所有的知識是用「數學」去思考,而東方中華文化用「詩」去思考;但另一方面,它們又都是純粹化的關係,是畢達哥拉斯的神聖幾何學,是三原形、三原色等形形色色之物,演化萬物萬象。

蔡八來說,天性跟人性的相互辯證,形成了生命共同體,透過3500年來的人文主義跟宗教,宗教演變到今天需要更往上提升。台灣宗教特殊的文化景觀必須被傳布到社會,讓全世界知道,這樣的社會文化才會形成這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到教育。

蔡八來說,讓全世界的人來看,被認為是戰爭熱點的地方,竟然是一起共同努力在探尋人類的未來,擁有解救人類、拯救世界的解方,「這就是台灣的命運和未來。」他並引述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歷史學家馬克思.韋伯之語,韋伯曾說「20世紀是一場諸神戰爭」,蔡八來說,那麼21世紀就是「眾神合作的世紀」。

台灣宗教聯合會創會執行長釋法藏法師

台灣宗教聯合會創會執行長釋法藏法師表示,當前世界面臨意識形態對立日趨檯面化等三大危機,台灣最適合扮演觀照吸納東西文化、體現和平的角色。

釋法藏法師表示,當前世界面臨三大危機與挑戰,包括:宗教、文化、新時代潮流等意識形態對立日趨檯面化;極端唯物自由主義、經驗主義盛行與人性價值虛位化;經濟全球化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能源困境與貧富不均。「台灣最適合扮演弭平衝突、觀照吸納東西文化、體現和平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只有台灣才有這個機會!」

釋法藏法師說,當全世界都不切實際地認為自己會彎道超車時,台灣悄悄地成立了台積電,並以台灣人省水省電為代價給台積電使用,讓台積電為全世界做出最好的晶片,甚至可以用在國防!但這樣的重要性不足以支撐長遠,台灣的優勢更在於文化層面。

釋法藏法師說,歐美有百年的宗教戰爭,甚至目前的俄烏戰爭也有國外學者認為是「名副其實的宗教戰爭」,因為這場戰爭的性質不僅展現恐怖暴力,還是植根於宗教意義上的大衝突,是東正教徒打東正教徒,雙方信仰的是同一個上帝。不只是歐美,不同宗教之間有不同意識形態,難免會造成對抗,在印度、在緬甸都發生,「你的上帝不是我的上帝」,這種對抗幾乎是無解。

相較之下,華人世界的宗教沒有鬥爭。確實,華人世界有東漢時期的黃巾之亂、有南宋時期的白蓮教,但釋法藏法師說,它們都不能算是宗教戰爭,而是以宗教為手段,對抗不配天行道的政府。

釋法藏法師指出,當歐洲還在穿毛皮、拿狼牙棒的西元前二世紀,東方已經在思考高位的領導思想。西漢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向漢武帝進言尊崇儒術,明著用儒家倫理做為帝王領導國家的指導原則,天有日月星宿,地有君臣人民;另一方面也雜以陰陽的五行說和法家的三綱五常說。

這種兼容並蓄的文化內涵一直延續至今,釋法藏法師指出,華人文化沒有「唯一的創造主」這種觀念,沒有一個絕對真理的解釋者跟掌理者,人們也不會為此搞得你死我活。在華人思維中,是人本思想主宰人的生命,因此讀書人會說「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生命歸宿的自然之道,就形成了生命的意義。

釋法藏法師說,他曾經跟一位國外學者提到上帝是真理的「一部分」,對方眼中冒出憤怒火花,認為華人缺乏更高思惟。但是宗教在台灣一向就是多元並存的,你拜佛祖、我拜媽祖,都是「祖」;過黑水溝來台灣,只要是保佑人民的神,都拜。這種基於現實需要的宗教雖然有其負面的一部分,但是優點是各自信仰、各自安好,沒有更高位的衝突。這個華人特質放在現在的世界中,成為社會安定的主要理由。

至於極端唯物自由主義、經驗主義盛行與人性價值虛位化,連台灣也方興未艾,日韓都在發生,全世界都面臨相同挑戰。釋法藏法師說,在這個連宗教都沒有辦法找到出口的時代,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走到極端,沒有找到內在更高的指導原則。「這個問題很嚴重,它甚至不是『人性崩壞』,而是一開始就認為『沒有』所謂的人性價值!」

釋法藏法師說,經驗主義盛行會讓人們質疑:人性價值在哪?有甚麼用?虛無的年代中,普遍認為人性價值是高大上、假大空,政治人物只想執政,不會去想如何提升人民的心靈層次;又如同國家只建立國防、不堅定人民的「心」,後果就是現在世界區域的政治對抗。唯有提升了人民的心靈層次和生命價值,面對未來的挑戰,才有足夠堅韌的「心」去堅持下去。

下午場/闡揚東亞文明核心

「天人大道」儒釋道三教合一

攜手共建東亞和平迎未來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表示,東亞是儒家孔孟思想傳播發揚的重鎮。兩岸和平、台灣安全是世界和平希望的前進關鍵紐帶。

吳清基指出,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提出人類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被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但「和平」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他並引述歷史學家湯恩比的話:解決人類21世紀的紛爭,只有靠儒家孔孟學說和佛家大乘佛法,才能克盡其功。

吳清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主張「濟弱扶傾」的王道精神,反對「強權占有」的霸道侵略行為;中華傳統文化以「仁」、「恕」為核心,強調「敬天」、「愛人」、「天人合一」、「普利人天」為依歸,引導世人去追求「和平共生」的生活目的;中華民族主張民族融和、文化交流、和平對談,去追求人類和平未來。古史見證:黃帝打敗蚩尤,兩大氏族人民即融合為華夏民族大體系,「每經一次戰爭,就多一次民族融合整合發展機會,而不是去消滅對方民族,這對今日世界和平發展有很大啟示作用!」

吳清基說,早在黃帝治國時代,即促進三祖(黃帝、炎帝、蚩尤帝)文化交流,融合人文、農醫及工業於一體,再經由孔子集大成,形成以儒家學說為主流的中華文化道統,終能維繫中華文化五千年悠久歷史。今日世界和平的追求,可從中華三祖文化交流得到印證和啟示。

吳清基說,在孔子學說裡「仁恕之道」是核心思想,儒家「仁者愛人」、「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泛愛眾而親仁」、「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維,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和平和諧發展;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向外擴散的思想體系,以「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為其理想境界,顯現世界和平願景,有利世界各國追求世界和平。

吳清基說,21世紀世界各地爭端迭起,區域大戰一觸即發,世人應援用孔子的智慧,好好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其中東亞是今日世界和平關注紐帶的重心,唯有共建東亞和平,才能確保台灣安全;反之,兩岸和平、台灣安全,則是世界和平希望的前進關鍵紐帶。

「台灣是寶島,眾神的新故鄉!」吳清基說,台灣文化已深化中華民族道統文化,在民間生活和宗教生活中表露無遺。大陸近年經濟發展快速,亦大力推展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兩岸同文同種,文化相同、血緣相同,應共同負起儒家「仁恕和平」歷史使命,共同致力世界和平,促成大同世界早日實現。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表示,台灣應該傳承知識的、文化的、教育的社會關懷,創設國際大平台,為台灣、亞洲與人類,準備好面臨未來的挑戰。

黃煌雄以〈從文協的啟蒙到TSEF的新旅程〉為題,從自己的兩個經歷出發,談台灣未來可以如何引領世界思潮。身為《蔣渭水傳》的作者,黃煌雄花了2年多時間廢寢忘食研究這位台灣日據時期反對殖民統治運動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921年,隨著文化、社會、政治運動的推展,蔣渭水由一位醫病的醫生,經由四大志業的推展,變成一位醫國醫民的政治社會運動家。黃煌雄說,蔣渭水曾自述創立文協的動機,是因為台灣人負有做日華親善的使命,日華親善是亞細亞民族聯盟的前提,亞細亞民族聯盟是世界和平的前提,世界和平是人類的最大幸福,又是全人類的最大願望,因此台灣人是握著世界和平的第一關的鑰匙;一旦醒悟我們身負著這樣重大的使命,就要去執行這使命:「然而台灣人現在有病了,我診斷台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文化運動是對這病唯一的原因療法,文化協會就是專門講究並施行原因療法的機關。」

黃煌雄將蔣渭水與台灣歷史、兩岸歷史連結,1976年他寫出《蔣渭水傳》之後,追念蔣渭水的活動,已由個人的紀念進而為黨外集體的紀念;接著,又擴大為國內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共同紀念;2013年以後,蔣渭水更跨過台灣海峽,成為兩岸共同的紀念。「守護」了蔣渭水將近半世紀的黃煌雄說,蔣渭水世代已不再孤單,他們所代表的精神將世代相傳,蔣渭水精神也儼然成為台灣精神的主要內涵,更成為兩岸人民共享的歷史追憶。

2019年,黃煌雄又有「創舉」。在獲得企業家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捐款30億元之後,黃煌雄在國立清華大學以「校中校」模式成立台北政經學院(TSE),以培育亞洲為重心的國際政經與公共事務領袖人才為職志。目前台北政經學院除了舉辦多個講座,也多次辦理國際學術會議。

黃煌雄說,無論是1921年蔣渭水的文化協會,或是百年後的台北政經學院,都彰顯了同樣知識的、文化的、教育的社會關懷,並為台灣、亞洲與人類創設國際大平台,以面臨未來的挑戰。他也期許台灣從「眾神的故鄉」,文化寬容的百川匯流,躍升到引領世界思潮的寶地。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

「治世尚中道,治企倚中道,處事憑中道!」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論傳統與外來文化,都可以「中道」一以貫之;中道是21世紀世界和平最佳出路,是挽救地球與人類良方,也是達成世界和平與禮運大同最佳出路。

陳樹表示,21世紀人類遇到很多困境衝擊,包括:地球暖化威脅與日俱增,地球均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地球暖化、南北極蘊藏萬年細菌釋出;社會冷漠,身心疾病流行,功利主義的盛行,人們追求物質享受、物慾橫流,人情淡薄,倫理道德淪落,聯合國全球契約2004年提出ESG(環保、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概念,追求人類永續發展,雖可延緩地球暖化及讓人類能相容,但人心未改,終究仍是力不從心。

陳樹提到,21世紀發展將全面進入數位化時代,卻不合中道。一方面「虛」與「實」可藉數位化而時時呈現,真假更難分辨;此外,當前教育過於重視科學與技術發展,人心更難駕馭,學校教育及企業教育都還沒找到兼顧方法與心法的方式。數位化發展將何去何從?已造成不安與畏懼。因此他認為,面對數位化全面發展,未來教育典範必須轉移,導入中道,才能找到世界與文明出路;個人、組織導入中道,才能徹底轉型改運。

當前人類面臨的普遍困境包括:亂象重挫各國經濟秩序、企業經營嚴峻、工作與生活艱困。但危機也是轉機,能帶給人類不同啟發與省思,如何面對、接受及處理?陳樹認為,應該「心隨境轉」,面對情境起「清淨」觀念,融合內外,尋求好方法,三位一體才能標本並治,得「三生有幸、究竟圓滿」:「要世界和平,回歸中道是21世紀的最佳出路。」他並強調:一切沒有絕對,而必須在絕對中找相對,在相對中找絕對;一切皆可改變,除非不願改變。

一般探討人類問題解決之道通常可分為4個階段:世俗想法、科學思維、哲理思想、本體自性。陳樹表示,當前科學昌盛時代都以科學思維為主,但科學知識必須融合哲理思想才能圓融,存異求同、尊重包容,才容易達致和平與和諧。如能契入本體自性及三位一體,是最圓滿:不分彼此、融而為一,形成命運共同體;天人合一、萬物一體是東方思想精華;融合東西方、回歸中道,方可實現禮運大同。

陳樹說,道與中道,與世界文明有極強關聯。道是甚麼?無極一動生兩儀,生四象、生八卦、生萬事萬物;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調和得好可謂中道,簡言之即思維言行,即知行合一,即因果法則。道從個體言謂「領導」,組織總體呈現之道即「文化」。中道即中華道統,以道統合中華文化;中道即適中之道,是任何情境的最適選擇。他更強調「允執厥中」與中道、中華文化的關係,由於「道法自然、大道至簡、吾道一以貫之」,因此「君子務本,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表示,冷戰的矛與盾,讓台灣站在十字路口;台灣處於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交會、轉化、發展的核心地位,過去如此,未來依然如此。

魏國彥說,台灣海峽通道基本上沿著更新世冰河時代的「台灣陸橋」而行,200萬年來中冰河時期,當海水面下降時古代動物乃至古人類來往於台灣大陸的通道,這表明百萬年來,兩岸交流繁盛出於天然。

魏國彥表示,以台灣為連接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前沿,開啟太平洋門戶、南島語族再出發的新原鄉,台灣亦將從邊陲一變而為新樂土的前緣中心、人類大歷史新境界的樞紐。

他以南十字星為發想,提出了台灣的大陸與海洋戰略軸弧線「玉山-南十字星軸線」。魏國彥說,北半球有北極星,南半球則有南十字星,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都看得到,是南半球航行船隻的指引,台灣剛好是北回歸線經過之處,因此台灣也看得到南十字星。

過去全球政經中心集中在北半球,中國大陸近年來提出了「一帶一路」,魏國彥則別出心裁,提出從大陸新疆天山到台灣玉山、再畫向澳洲大陸的弧線,以及北從俄國鄂霍次克海,南到印度洋畫出的印太海洋弧線,兩條線交叉,匯出了南半球璀璨的「南十字星」。

魏國彥提到《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一書中,如何為國家內憂外患解套;書中談國家化解危機、成功轉型的12個因素,最後一項就是「擺脫地緣政治的限制」,澳洲一直有自我定位的危機,被「一帶一路」開除在門外;台灣處於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交會、轉化、發展,以及地緣政治演進的核心位置,如能善用這個優勢搭出「南十字星」,彎弓射箭射向澳洲,台灣將成為海陸新文明核心圈,昔日的邊陲成為未來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