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毒酒? 專家示警「它」恐削弱台積電地位

美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預定本月中旬向台灣說明晶片法案的細節,盼能吸引更多投資。《中央社》報導,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資深研究員恩斯特認為,美國有辦法削弱台積電在半導體的領導地位,台美半導體合作對台灣而言,將是「一杯毒酒」。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5)日舉辦國際線上研討會,探討建立半導體產業之全球韌性供應鏈。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在會中代宣讀恩斯特1篇「美國是否有能力削弱並取代台積電在先進晶圓代工服務領導地位」的論文。

恩斯特在論文中表示,美國與大陸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卡在中間,面對來自中共的壓力,國家安全成為重要議題。而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大陸已經證明可以對台灣進行封鎖,讓台灣無法出口或進口任何產品,對台灣生存造成威脅。

恩斯特認為,國家安全議題超越經濟議題,在這樣情況下,台灣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向美國靠攏,遠離中國。加上台灣比較依賴美國,雙方的互動恐不對稱,將由美國決定分工與長期利益的分配。

恩斯特示警,台積電赴美設廠製造,將有助美國具有全球領先半導體製造能力,台灣若決定採取跟隨美國做法,將產能支援美國生產,美台半導體合作對台灣將是一杯毒酒,美國可能削弱台積電半導體領導地位。

對此,陳添枝表達不同看法,強調美國如果想削弱台積電產業地位,其實會有風險,除了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也會受到影響。

陳添枝說,台積電在半導體先進製程具獨占地位,但台積電本身並不希望如此,因為這樣的地位沒辦法永續,沒有1個獨占企業可以長長久久,外在的市場、客戶和利害關係人都會想改變現狀。再加上,台灣資源不夠,可能沒辦法進一步擴展半導體產業,必須容納其他國家資源才能讓純晶圓代工營運模式持續下去,美國盼台積電在美生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接受。

美國總統拜登已於今年8月簽署晶片法案,授權挹注約52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推動美國半導體的生產與研究,並為投資晶片業者提供約2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推動半導體在美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