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眷村 1949年以來人類最大遷徙之一 立委盼申請聯合國世界遺產

海軍左營眷村是台灣最大單一軍種眷村,全部面積59公頃,三軍眷村加上國安、軍情局等共51處,眷村文化是台灣國際亮點,它的背景是1949年以來人類最大遷徙之一,也是台灣400年來歷史最大融合的展現,立委希望政府申請聯合國世界遺產。

為促進我國文化空間完全利用,出身自高雄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在今(18)日院會中向行政院長卓榮泰為全國眷村文化保留請命,並期望修復左營海軍眷村,以保障這一頁特殊歷史遺跡,還能夠申請聯合國世界遺產,提升台灣知名度。

立法委員林岱樺指出,眷村文化背景是1949年以來人類最大遷徙之一,是1940年末至50年政府為解決軍眷住房出現的聚落樣態,也是台灣400年來歷史最大融合的展現,眷村文化資產能夠展現台灣多元歷史,豐富台灣文化多樣性。

她認為,眷村文化是我國國際亮點,全國散落在各地,三軍眷村加上國安、軍情局等共51處,整個包裹起來,可以和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簡稱:WMF)申請,能夠提升台灣眷村文化知名度,也能透過這些行動保存並傳承這些文化遺址,提高台灣國際知名度。就像澎湖柱狀玄武岩島群被文化部評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他們花8個月申請。林岱樺認為,眷村也可以,相關文化聚落還能成為全民國防教育、國際觀光價值並俱的據點。

現在比較知名的活化眷村例如台北四四南村、台中信義新村、高雄黃埔新村等,這些地方為各自城市帶來了亮點,但是更多眷村卻遭到閒置。尚未啟動眷村文化創新工程的高雄海軍左營眷村就很可惜,更重要的是,每擱置一天,這些建築群的耗損就更難修復一天。

林岱樺指出,海軍左營眷村是台灣最大單一軍種眷村,全部面積59公頃,只修復不到10%。雖然地處高雄,命運卻和黃埔新村遊客絡繹不絕的樣子形成強烈反差,海軍眷村落魄不堪,值得思考如何重新規劃。

高雄大學教授曾梓峰此前在相關改造計畫中就曾提及,高雄同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村,這是詮釋與其他五都差異的關鍵DNA,綜觀全國各地眷村多側重硬體修復,其實吸引民眾及文史工作者投入的是巷弄間人與人的熱絡往來,他認為眷村活化不只是保留過去記憶更可以是一種現代風格,甚至延伸為高雄下個百年的生活樣態,因此建議不要只以文化保留切入,可以考慮數位村、設計村、智慧生活村等發展路線多方爭取資源。

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林岱樺的提議表示認同,強調眷村是對台灣生活的融合、情感、文化融合重要一環,國防部做為管理者應該要有這樣的觀念,將眷村活化再利用,但是過程應該由文化部的底蘊、設計,讓眷村成為現代文化的一環,才能往國際觀光發展。

文化部長李遠對此也回應,高雄眷村整頓花了12億,在戰後建築當中是多數人的記憶,若整合在一起,成為奇特的景觀,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的狀態,這樣的點子很好,將在下會期提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