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高雄揭牌 加速淨零轉型接軌國際

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進駐高雄軟體園區。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進駐高雄軟體園區。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Newtalk新聞] 因應全球趨勢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台灣碳權交易所今(7)正式進駐高雄新創大樓,市長陳其邁陪同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與中央部會、金融業者與企業代表蒞臨現場,見證台灣正式進入碳交易時代的里程碑,未來將攜手企業朝減碳及碳中和方向邁進,創造低碳新商機。

蔡英文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球共識,也是我國重要施政目標,政府推出4大轉型以及12項關鍵的戰略計畫,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方式循序漸進,降低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衝擊,並重視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碳交所的成立,將協助企業並培育新興綠能創新產業發展,預計從2023年到2030年,能夠帶動4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創造5點9兆元的產值,並且提供超過55萬個相關的就業機會。

陳建仁表示,隨著國際碳關稅分階段實施,加上國際供應鏈正加強對於廠商的減碳要求,本土企業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勢必將面臨更多壓力。淨零轉型是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政府在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創新、引導綠色轉型方面,更應該扮演積極的推手。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在今年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亦將在8月22日正式掛牌升格為「環境部」,未來政府將攜手地方與企業,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市場的機制,讓臺灣在碳排領域成為亞太地區的楷模典範。

陳其邁指出,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成立,彰顯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公正轉型、第二是過去由政策或地方法規推動、如今由市場驅動轉型。高雄市碳排放佔全國約20%,各項淨零規劃與作業都是領先全國開跑,去年高雄市公布淨零路徑策略、訂定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及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也特別感謝議會,於今年 6月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這部全國第一個地方淨零法規,顯出高雄邁向淨零轉型的決心。

陳其邁強調,高雄透過與中央合作推動的「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已吸引亞馬遜網路服務、思科、台灣IBM、思愛普等國內外超過130家智慧科技產業創新服務廠商群聚,提供領先的低碳科技解決方案。隨著碳交所成立,將透過中鋼、中油、台電、日月光、燁聯等多達90家全國低碳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的影響力,打造完整的碳領域產業鏈,從碳盤查、碳技術、碳循環、碳捕捉、碳交易等都將一應俱全。感謝蔡總統,還有行政院共同支持,市府將持續推動碳數據轉化為碳經濟,實現高雄的數位、淨零的「雙軸轉型」。

碳交所將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碳諮詢及解決方案服務,除配合政府政策宣導外,並與專業查證機構合作推出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及碳關稅等相關認證課程,另與北、中、南大專院校合作推廣,預計於8月開始陸續舉辦多場國際碳權研討會,且持續開設「碳管理」等教育訓練以符合企業需求,希望藉由培育更多專業人士,逐步完善我國碳權人才基礎建設,且碳交所未來將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介紹我國減碳相關制度及具體作為,使台灣與國際接軌,並為我國未來淨零轉型鋪路。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影) 刺殺澤連斯基?俄被疑派女間諜行刺 現已遭烏安全局逮捕
義大利F-35現身日本!與自衛隊聯合訓練 美媒:西方正增加太平洋軍事存在

看更多相關新聞
企業碳焦慮 憂無法購買大量綠電
中油買過 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被爆造假
碳交所揭牌 3大挑戰 國內碳權交易明年上路
學者質疑 我能否驗證國外碳權真假
碳交所掛牌 工商團體爭取小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