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座火山地熱電廠,在大屯山誕生 為何比全世界晚了一百年?

台灣第一座火山地熱電廠,在大屯山誕生 為何比全世界晚了一百年?
台灣第一座火山地熱電廠,在大屯山誕生 為何比全世界晚了一百年?

文:劉光瑩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大屯火山蘊藏超過台灣一半的地熱發電潛力。50年前就開始探勘的大屯山地熱發電,當時卻被認為不可行。如今,當產業界需求綠電孔急,結元能源在大屯山成功設立電廠,已經穩定發電。儘管比全世界晚了一百年,這對台灣的綠電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由結元能源開發、豐宇綠能建造的四磺子坪先導地熱發電廠,是新北市第一座地熱電廠,已經穩定發電兩個月。負責開發的團隊,來自宜蘭清水地熱電廠。

地熱潛力相當於核一加核二

「台灣的地熱開發,落後鄰近國家至少30年,」成功讓大火山熱能發電的結元能源總經理林伯修感嘆說。他對比的對象,是日本的鬼首電廠,一樣位於火山地區,已運轉超過50年。

「全球九成地熱電廠,都是位於火山地區,」台大地質系教授宋聖榮更指出,早在1904年,全世界第一座地熱電廠就出現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從一開始只能點亮五顆電燈泡的 5KW,現在已達550MW,相當於一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機組。

在大屯山,佔地不到半公頃的四磺子坪先導電廠,儘管裝置容量僅有1MW,但每天持續穩定發出2萬4000度電力。若換算成太陽光電,會需要五到十倍的土地,才能發出一樣多的電力。

宋聖榮說,全台灣淺層地熱發電潛力大約1GW,大屯山就佔了一半。他進一步補充,如果未來深層取熱技術精進,這些潛能都被開發出來,將近3GW的地熱潛力,相當於核一與核二共四部機組的發電量。

克服熱水腐蝕管線問題

台灣地熱探勘早從50年前就開始,當時就有聯合國派瑞士專家跟工研院合作,在大屯山探勘。最後評估要設立示範電廠時,首選是宜蘭清水,放棄大屯山的原因,就是因為熱水酸度太高,pH值低於2。宋聖榮說,管線可能一年就會腐蝕。

為何過去大屯山被認為不能做地熱,現在卻可以做?「如果有心想做,什麼問題都可以克服;如果不想做,所有困難都是無法克服的,」林伯修說。

他解釋,團隊透過技術取用乾蒸氣而非取熱水,避開酸蝕的問題,而蒸氣含的熱能又是水的五倍,發電效率高。他強調,如果沒有經過這一道特殊處理,管線會在一年內被腐蝕。「全球乾蒸汽案場只有美國有,我們是自行開發的,」林伯修表示。

地熱電廠可延緩火山噴發

金山這座地熱電廠,距離陽明山國家公園邊界不到一公里。未來有沒有機會,台灣能比照日本,在國家公園內也能出現地熱電廠?

宋聖榮透露,幾年前他曾經受陽明山國家公園委託,研究大屯山地熱的可行性。而中研院地熱團隊,近年也開始在大屯山區域探勘。

「其實我們可以用減災觀點來思考,」宋聖榮提醒,大屯山群是活火山,長期蓄積蒸汽,未來會有噴發的風險。他舉了一個例子,2014年日本御嶽山火山噴發,造成58人死亡。「鑽井取地熱發電,就好比是插幾根吸管來洩壓,可以避免或延緩火山噴發,」他說。

看更多天下雜誌報導
以巴開戰衝擊油價?台塑化陳寳郎:萬一發生這事,不只漲破100
鋼鐵業利空出盡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揭露:三大祕密武器搶獲利
機動車界「小鴻海」 越南精密不靠便宜人力,產值增五成
市占全球第3!幫員工買房、養車,全因看見「年輕人不容易」
背痛到不行? 因為你後背包都背錯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