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2.4萬人患紅斑性狼瘡 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

港星周海媚因病辭世,外傳她生前長期受到紅斑性狼瘡困擾。據統計,台灣約有2.4萬名左右紅斑性狼瘡患者,以20至49歲女性居多,全身所有器官都可能受攻擊,以腦部、心臟、腎臟、血管較嚴重,當出現心臟或神經性攻擊死亡率最高,肺部攻擊惡化至瀰漫性肺出血,死亡率可達4成。

據統計,台灣約有2.4萬名左右紅斑性狼瘡患者,以20至49歲女性居多。(示意圖/Getty Images)
據統計,台灣約有2.4萬名左右紅斑性狼瘡患者,以20至49歲女性居多。(示意圖/Getty Images)

據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公開資料,截至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有2萬4686人,紅斑性狼瘡患者男女比為1比9,多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過半病友因治療副作用不適被迫放棄工作,台灣每10萬人約有97.5人罹患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為自體免疫疾病,先天基因異常及後天環境因素皆可能是致病原因,三軍總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紅斑性狼瘡就像魔術師」,症狀多變,身體所有器官都可能受攻擊,攻擊器官不同,對生命威脅也不同。

盧俊吉說,紅斑性狼瘡患者以腦部、心臟、腎臟、血管較嚴重,當出現心臟或神經性攻擊死亡率最高,肺部攻擊惡化至瀰漫性肺出血,死亡率可達4成;台灣醫界比較關注的還是紅斑性狼瘡對腎臟發起攻擊,約占3成患者,雖死亡率約1成左右,但腎臟發炎嚴重,可能導致洗腎。

周海媚過去曾否認罹患紅斑性狼瘡,只是「血小板過低」,但血小板過低是紅斑性狼瘡常見症狀之一。盧俊吉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出現血小板或白血球過低,可能造成溶血,患者四肢、身上可能出現莫名的出血小紅點,約占整體患者20%,全世界個案數不到5萬人。

血小板過低的患者死亡率雖不到1成,但盧俊吉強調,紅斑性狼瘡病程難以捉摸,常有患者大部分時間都控制得宜,卻因夏天照太陽直射到紫外線、冬天流感病毒、黴漿菌感染,或熬夜唸書、工作量大等誘發,且難以預測會攻擊什麼部位。

現有藥物治療選擇僅能達到症狀緩解,治療效果相對有限,類固醇藥物是主要治療方法,最強的抗發炎藥可在數小時內減輕疼痛及控制狼瘡症狀,類固醇如果在疾病控制得宜前提下,主要症狀均明顯改善、無任何重要器官的持續影響,希望在2至3個月內減量。

責任主編:于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