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手作一甲子不走味 涼粉伯

辜凱鈴原本是上班族,十年前接手父親的涼粉生意,最初在萬華青山宮附近的貴陽街口擺攤。
辜凱鈴原本是上班族,十年前接手父親的涼粉生意,最初在萬華青山宮附近的貴陽街口擺攤。

半透明的涼粉,附上一包麵茶粉,這組合是「涼粉伯」60年來唯一販售的產品,伴隨許多老萬華人成長。

第一代老闆辜明雄拜師學會這庶民小吃,從挑著扁擔賣到推攤車,堅持手作卻換來一身傷,10年前宣告退休。女兒辜凱鈴接下重擔,雖然厚工又傷身,為了不走味,依舊用雙手每日現做。

剛接班時曾因調漲價格遭老客人抵制,靠著升級材料、改進衛生,用日本職人精神經營路邊攤,成功讓老店更新成2.0版,也讓日治時代開始的美味得以繼續延續。

順著龍山寺旁西昌街步行一小段路,拐彎進貴陽街就看見涼粉伯的招牌。這區域曾是全台北最熱鬧的地方,百年來物換星移,熙來攘往的畫面已不復見,人潮稀落得讓人有些感傷。但涼粉伯店前倒是不時有汽、機車臨停,學生、上班族或是阿公、阿嬤特意繞進沒落的「台北第一街」,就為了買這一甲子都沒走味的小點心解饞。

以地瓜粉加水製作的涼粉,搭配上香氣十足的麵茶粉,是早年萬華人常吃的平價小點心。(40元/份)
以地瓜粉加水製作的涼粉,搭配上香氣十足的麵茶粉,是早年萬華人常吃的平價小點心。(40元/份)

價格平民 美味不減

半透明的涼粉蘸上細緻、香氣十足的麵茶粉,Q軟清爽的口感類似日本蕨餅,日治時代台灣人吃不起高貴的和菓子,發揮巧思,以容易取得的地瓜粉為食材,家常的麵茶粉取代黃豆粉,價格平民,美味卻沒減分。

這間店就只賣一樣產品,店規1人最多買15份,還不接受預訂,不是老闆娘辜凱鈴跩,「不然有人大老遠從南部來買不到,有人姍姍來遲還可以吃到,我覺得不公平。」只是總會有人抱憾而歸,「涼粉、麵茶粉都是純手工,量真的沒辦法做多。」

每天清晨6點辜凱鈴就開爐,攪煮約7鍋10人份電鍋內鍋分量的涼粉。地瓜粉加水成粉漿,加熱攪拌至黏稠、顏色變淡,取出冷卻、切塊後冰鎮,所有動作都是「涼粉伯」第一代老闆、她的父親辜明雄手把手教學。

地瓜粉加水拌勻後隔水加熱,攪拌一段時間會變黏稠、有彈性。
地瓜粉加水拌勻後隔水加熱,攪拌一段時間會變黏稠、有彈性。
完成的涼粉需一邊沖過濾水,一邊切成不規則小塊。
完成的涼粉需一邊沖過濾水,一邊切成不規則小塊。

流程看似簡單,每個步驟都得靠經驗拿捏,這是粗重的體力活,辛苦到沒人要做,「我爸的師公教了二十多個人,現在全台灣只剩下我在做。」不加凝結劑,靠著加熱、攪動成糰,隨著加熱時間拉長,力道就得愈大,辜凱鈴左右開弓,「有些男生跟我遏手把(比腕力)還會輸。」

1978年出生的她,留著俐落短髮,個兒不高,肩背與雙臂厚實得驚人,這些是10年來的「訓練」成果,拉下衣領露出後頸下方一塊隆起處,「職業傷害還有犀牛肩,有時做一做手還會突然發炎變麵龜。」接手10年落得一身傷,父親辜明雄與涼粉勾勾纏半世紀,更是做到背駝、手幾乎要廢掉。

搭配涼粉食用的麵茶粉是辜凱鈴用特製的設備烘烤,過程中需不斷敲打,避免沾鍋燒焦。
搭配涼粉食用的麵茶粉是辜凱鈴用特製的設備烘烤,過程中需不斷敲打,避免沾鍋燒焦。

60年前,涼粉伯辜明雄還是個17歲少年郎,「我卡嘸愛讀冊,就幫忙養家。」僅有國小學歷的他跟鄰居學做涼粉,隨歌仔戲班、布袋戲班到處賣,直到電視取代野台戲,才固定在貴陽街一帶做生意。

一開始挑扁擔,後來進階到白鐵攤車,上方有個檜木小櫃子,把冰塊放進去就可以冰鎮涼粉。不用吶喊招客,拿著銅鈴一搖,客人就知道賣涼粉的來了。就像貪食蛇遊戲,機車和腳踏車都追在腳程特快的辜明雄後方。營收通通交給媽媽當兄弟們的學費。

結婚後,他依舊靠著涼粉攤養家,中午固守在校園門口,下午在街頭兜售,生意雖好,賺的錢卻僅夠1家6口溫飽。「我爸2份賣50元,還會被殺價,有些客人威脅不跟他買,為了小孩的註冊費他都會屈服。」辜凱鈴的語氣有不平也有無奈,父親憨厚地沒把人工算進成本裡,「有一年梅雨季下了1個多月的雨,米缸沒米、家裡也沒錢,沒有飯吃。後來是幾個小孩挖撲滿給媽媽買米。」

為了拉拔4個孩子長大,辜明雄幾乎是「為錢賭雙手」,手骨斷掉也不敢去開刀,10年前傷勢嚴重到無法再拖,「我這手無效(沒用)了,都黑掉了。」辜凱鈴指著爸爸右手腕說:「神經被壓迫、骨頭萎縮,醫生說繼續做連拉褲子的力氣都會沒有,我爸嚇到,才決定退休。」

改良製程 漲價遭斥

那時辜凱鈴在生技公司上班,3個弟妹也各有工作,對家業要收沒多大感觸,「過一個禮拜覺得不對,『誒!這個要失傳了。』意識到自己是被這一攤養大,忽然很捨不得。」思考了2個月,她辭職接班,母親大力阻止,「媽媽覺得這頭路很辛苦,女生做不動。」辜明雄心情複雜了些,一方面嘸甘(捨不得),一方面卻很開心,「自己人接總是比較好,不用再去教外人。」

辜凱鈴將乾炒出香氣後的麵粉過篩,拌入糖粉,就成為涼粉的最佳配角-麵茶粉。
辜凱鈴將乾炒出香氣後的麵粉過篩,拌入糖粉,就成為涼粉的最佳配角-麵茶粉。

母親的擔憂其來有自,在這之前辜凱鈴從沒做過涼粉,頂多在父親炒麵粉時幫忙看顧。但喜歡烹飪的她,接手後不只學會基本功,還邊做邊改良。「以前爸爸都是攪一大桶涼粉,擺一整晚冷卻,天氣熱就算沒壞也不能確定沒問題,且澱粉會老化,口感較差。」辜凱鈴寧願凌晨3、4點起床,1次1小鍋分數次處理,確保涼粉新鮮度與彈性。

「最難的其實是炒麵茶粉,我看了2年才敢自己來。」把顆粒細緻的麵粉舀進已有40年歷史的特製滾桶乾炒,過程中得用木棒全方位不停敲打,「我們用的粉很細,又沒加油,怕結塊燒焦。」每桶炒40分鐘以上,小廚房沒有對外窗、也不能吹電扇,一個下午敲得又熱又累,如果出狀況整桶都得倒掉,「真的是瘋子才會這樣炒。」也想過買外面的麵茶粉試用,顆粒粗又有添加物,跟涼粉一起入口,滿嘴糊爛,瞬間毀掉質感,只好認命繼續手作。

涼粉伯的麵茶粉非常細緻,與涼粉一同入口也不會糊、爛,增添香氣而不影響口感。
涼粉伯的麵茶粉非常細緻,與涼粉一同入口也不會糊、爛,增添香氣而不影響口感。

經營層面也微調,「我接手立刻漲5元,不給殺價,很多以前的『奧客』去跟我爸告狀。」每次改變,保守的父親都有微詞,但從小就很有自己想法的辜凱鈴執行到底,「他每次都說按呢(這樣)妳會嘸生意啦!我就嗆聲:『沒生意回去上班就好啦!』」她直言:「這麼辛苦的工作,當然希望能有合理報酬。」

不願妥協讓生意慘澹好些年,「除了漲價,還有不信任的問題,他們會覺得換一個人味道一定不一樣。」調皮地進行實驗,「我一樣做,叫我爸去賣,那些阿伯真的告訴他:『還是你做的比較好吃。』他們的味覺根本是因人而異。」

辜凱鈴沒有因此認輸,旁人愈罵她愈拚,不像父親推著攤車四處兜售,她固定待在西昌、貴陽街口,一人顧攤,有時憋尿一整天,「夏天不用憋,水份都流乾了,手摸身體還有鹽。」堅持了3年,攤前開始有排隊人龍,偏偏又爆發毒澱粉事件,生意瞬間掉一半,那時她竟逆向操作,再次漲價。

品質升級 優化流程

「我全面性升級,換成品質最好的南投竹山地瓜粉,1袋上千元,休息一週重調比例。」改用紙杯裝涼粉,戴手套、口罩、穿圍裙,增加顧客信任度,生意漸漸回穩。「客人太靠近看攤子或隨便碰檜木櫃我都直接開罵,『你的手有細菌、頭髮會掉,麻煩離遠一點。』」笑說自己是「最多一顆星的店家」,「我出名的凶!網友留言都說老闆態度差。」不是故意找麻煩,她就是多一些堅持罷了,「我把自己當職人,只賣一樣東西,就要把那樣東西做好。」

3年前辜凱鈴在艋岬青山宮附近租店面,免去風吹日曬雨淋之苦,「因為想讓社區營造的夥伴有個可以落腳的地方。」憶起剛開始擺攤那段時間,雖然門可羅雀,還是有些有趣的客人上門。

辜凱鈴(中)10年前接手父親辜明雄(右)的涼粉攤子,因為太耗體力,至今母親辜林秀珍(左)仍然相當不捨,想到都會落淚。
辜凱鈴(中)10年前接手父親辜明雄(右)的涼粉攤子,因為太耗體力,至今母親辜林秀珍(左)仍然相當不捨,想到都會落淚。

「有個黑道大哥拿粉筆在地上寫詩幫我打氣;有長輩考我古地名,答出來他們就覺得我很讚,告訴我以前的故事。那時我發現萬華的另一面,覺得應該要做些什麽。」於是每天收攤後她到處蹓躂,串聯宮廟、商家、關心在地的年輕人,一起出力、出錢辦活動,希望能恢復艋舺的榮景。

這些年不少人想學做涼粉,辜凱鈴都沒答應,不是藏私,而是擔心不能跟她一樣純手工、不添加東西。她努力讓涼粉保持原來的樣子,即使周遭世界變樣,饕客們仍可透過這耗盡二代心力維持傳統、不曾走味的小點心,重溫或感受60年前的舊日風情。

黃太太,83歲,萬華人。
黃太太,83歲,萬華人。

顧客說:Q軟不黏牙

我是在地人,從年輕就吃他們家的涼粉,從爸爸做到女兒接班,幾十年來味道都沒改變,只要經過就會停下來歇腳捧場。涼粉Q軟不黏牙,蘸上麵茶粉吃甜度剛好,就算年紀大了也都咬得動。

黃太太,83歲,萬華人

3年前辜凱鈴在萬華貴陽街開了店面,希望可以將人潮帶進已經沒落的「台北第一街」。
3年前辜凱鈴在萬華貴陽街開了店面,希望可以將人潮帶進已經沒落的「台北第一街」。

店家資訊:涼粉伯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02號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康寧大學南區欠租 教育部下令停招
1968App人潮示警改版 高雄市刪最多
人妻吐「密語」拿限定口罩 眾人全看傻
問錄取你的理由?20年老鳥揭正解
還沒訂餐廳、買禮物?火速搶救母親節

【健康大調查】你的肺部健康嗎?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顆星老闆番外篇】憂心客人血糖 破例零賣供解饞
【一顆星老闆番外篇】參與社區營造太熱心 弱勢暱稱「萬華土地婆」
【台灣老店】地方健設不服老 惠生大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