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日本人最愛手抄紙是這家 他開發上千種紙賣進總統府

黃國權帶領福隆棉紙走過紙業衰微的低谷,以千變萬化的紙張種類,站穩手抄紙元老地位。
黃國權帶領福隆棉紙走過紙業衰微的低谷,以千變萬化的紙張種類,站穩手抄紙元老地位。

每到寫春聯的年節前夕,是福隆棉紙最忙碌的時節,開業一甲子的老紙行自產自銷宣紙、春聯紙等,不只書法名家愛用,也為總統府打造題詞輓額,提供國史館、故宮修復用紙。

受過日式教育的創辦人黃煥霖,生長在台灣紙業興盛的年代,因日語流利、追求完美,主力外銷日本;第二代黃國權接班時,面臨同行西進、陸廠競爭的紙業衰退期,他以少量多樣開發上千種產品的紙海策略,滿足所有客人需求,站穩手抄紙元老地位。

父親過世後,不擅表達情感的黃國權積極拓展內需市場,他懷念父親的方式,是延續父親的拚搏精神與手抄紙的堅韌。

農曆年節倒數1個月,北市長春路上「福隆棉紙」店內牆上貼滿「龍」字萬年紅春聯,充滿喜慶年味,此時2位外國人走進店內買裱褙紙,老闆黃國權指示兒子帶客人到店旁倉庫挑選適合用紙,他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的紙多達上千種,店內也只能展示部分而已,光是裱褙紙就有分宣紙、棉紙,非常多種。」

疫情解封之後,觀光人潮復甦,距行天宮不遠的福隆棉紙常有外國客因好奇入店,負責門市販售的黃國權二妹黃維敏笑說:「曾經有法國人進來,說我們這家店很危險,會讓人花光錢。」古樸的手抄紙富含纖維感,各有獨特面貌手感,深具東方文化色彩,近2年成為外國客喜愛的台灣伴手禮之一。

黃國權(左)與二妹黃維敏(右)一起守護家業,積極拓展台灣消費市場。
黃國權(左)與二妹黃維敏(右)一起守護家業,積極拓展台灣消費市場。

福隆棉紙開業63年,主要生產宣紙、棉紙、萬年紅、裱褙紙等書畫藝術紙,不只是林隆達、李蕭錕等重量級書法名家最愛用紙,也為總統府打造題詞輓額,提供國史館、故宮修復用紙,是台灣少數自產自銷一條龍服務的紙廠,種類為全台最多,過去一直低調外銷日本,直至近十年擴展內需市場,才被更多台灣人認識。

福隆棉紙為總統府打造總統、副總統專用致贈輓額,為此訂做專用印刷網版。
福隆棉紙為總統府打造總統、副總統專用致贈輓額,為此訂做專用印刷網版。

黃維敏坦言,常有客人拿只需1/4價的大陸宣紙來做比較,她總是霸氣掛保證:「我們的紙會吸墨,像萬年紅,手去搓紙不會變紅,拿水噴紙也不掉色,1張春聯紙20幾元,貼整年不褪色,怎麼會貴呢?我們家的紙有魔力,可以幫字化妝加分,買之前在店裡試寫,或帶回家試都可以,我有把握你一定回來找我買。」

福隆棉紙的萬年紅為手抄紙再以網版印刷顏色與圖案,因紙張有毛細孔,上色特別牢,遇水都不會掉色。
福隆棉紙的萬年紅為手抄紙再以網版印刷顏色與圖案,因紙張有毛細孔,上色特別牢,遇水都不會掉色。

不同於妹妹擅於表達,黃國權內斂謹慎,平常坐鎮南投埔里工廠,「很多人以為我是老師,說我看起來不像工廠老闆,可能因為我們做的是文化事業。」他肩負傳承紙業文化與家業的使命,沒有一刻鬆懈過,過年前萬年紅產量大增,正是趕貨旺季,他仍爽快答應受訪,還印好厚厚一疊福隆歷史與創辦人父親的介紹,希望增快採訪效率。

他帶記者走進父親建造的紙廠,時光彷彿倒流回半個世紀前,從樹皮開始,歷經蒸煮、清洗漂白、打漿、撈紙、壓榨脫水、烘紙到裁紙、印刷,工序繁複費時,每位師傅專注分工只做一項步驟,資歷動輒10年以上,「現在埔里這種紙廠不到4家了,以前全盛時期有50多家。」他也緩緩介紹父親黃煥霖的創業往事。

53年前黃煥霖(中)到南投埔里設紙廠,常有日本客人訪廠試紙。(福隆提供)
53年前黃煥霖(中)到南投埔里設紙廠,常有日本客人訪廠試紙。(福隆提供)

台灣造紙業最早可回溯到1935年日治時期,埔里近山、水質軟的先天環境被日本人選中設廠造紙。受日式教育的黃煥霖中學畢業後從台北紙行業務做起,亦勤跑紙廠熟悉製程,後因任職公司結束營業,1961年在台北市承德路創「福隆棉紙」,初始僅做銷售。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老店】他把紙當牛排分熟度 研發出上千款 福隆棉紙專訪
【總統御用紙番外篇】用這家紙寫春聯 大紅一整年不褪色 福隆棉紙專訪
【台灣老店】四代人拚百年 「蒸」手藝不斷層 富山蒸籠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