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棒怎打不贏日本業餘?主播揭「成敗關鍵」:這思維很危險

體育中心/黃依婷報導

亞錦賽閉幕典禮,台灣隊拿下亞軍。(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亞錦賽閉幕典禮,台灣隊拿下亞軍。(圖/記者劉彥池攝影)

亞錦賽冠軍賽10日晚間在大巨蛋開打,最終台灣0:1落敗。對此,資深體育主播田鴻魁喊話「不要怪為什麼我們的職棒選手打不過日本的社會人球隊」,他認為,運動不該是由上而下,從獎牌出發去定義成敗,而是從每個人心裡出發,從家庭出發,台灣的運動環境才會更好。

田鴻魁發覺,不少人質疑為什麼台灣職棒選手會打不過日本的社會人球隊,他指出,若是運動項目一直停留在為國爭光的層次,就會很難被普及化,因為從運動主管機關以下,大家的目標都在尋找跟培育菁英選手,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人口,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愛跟支持,運動就只能永遠停留在有目的的階段,成績跟結果就成了被關注的唯一焦點。

田鴻魁表示,如果自己打從心底喜歡運動,就不應該一邊惋惜國際沒有好成績,一邊叫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不要去打球,然後叫那些書讀不好的孩子,想辦法靠打球謀生,這種二分法的思維很危險。

田鴻魁也澄清,自己不是要參加學校運動團隊的每個孩子要將目標設定為職業選手,而且若是只因為看到職業選手的薪水而去打棒球的話,就算有實力必定也會很痛苦,從小學習加入運動社團的目的是去感受訓練帶來的進步,挫折帶來的心智成長,跟真實理解在壓力下要發揮水準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田鴻魁點出「下次我們一定要贏」的思維也有風險,因為如果一直都沒有贏,是不是就不用發展棒球,不用發展任何運動了?反正都贏不了,如果一直停留在以結果為導向、帶有目的性去從事任何運動,沒有真心熱愛這個運動,最後的結果很難避免遍體鱗傷,身心受創。

田鴻魁強調,運動可以是爭取最高榮譽,但也可以是欣賞、享受、理解、支持,不該是由上而下,從獎牌出發去定義成敗,而是從每個人心裡出發,從家庭出發,台灣的運動環境才會更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楊丞琳失言資深粉也不挺!他狠酸「入行23年」:大腦像剛出道
半夜驚覺特斯拉遭「堆高機移到路中」!單位稱有施工通知 他一看傻眼了
館長譙黃捷脫衣賣肉騙選票!林昶佐愣「他也常秀」:為何總指點女性外型
為何台灣人自助旅遊不選中國?過來人秒「指1關鍵」:太不友善了